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1.2 六氟化硫气体泄漏检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六氟化硫气体泄漏检测原理 | 第15-17页 |
2.1 六氟化硫气体的特性及作用 | 第15-16页 |
2.1.1 六氟化硫气体特性 | 第15页 |
2.1.2 六氟化硫气体作用 | 第15-16页 |
2.2 六氟化硫气体的检测原理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六氟化硫气体泄漏检测系统总体架构 | 第17-20页 |
3.1 六氟化硫气体泄漏检测的流程 | 第17页 |
3.2 六氟化硫气体泄漏检测系统要实现的目标 | 第17-18页 |
3.3 六氟化硫气体泄漏检测系统的总体框图 | 第18-19页 |
3.3.1 激光器模块的作用 | 第18页 |
3.3.2 可见光视频采集模块的作用 | 第18页 |
3.3.3 红外视频采集模块的作用 | 第18-19页 |
3.3.4 视频存储模块的作用 | 第19页 |
3.3.5 主处理器模块的作用 | 第19页 |
3.3.6 视频显示模块的作用 | 第1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四章 六氟化硫气体泄漏检测硬件系统设计 | 第20-37页 |
4.1 六氟化硫气体泄漏检测的硬件选型 | 第20-33页 |
4.1.1 激光器 | 第20-23页 |
4.1.2 可见光相机 | 第23页 |
4.1.3 红外热像仪 | 第23-27页 |
4.1.4 视频存储模块 | 第27-28页 |
4.1.5 主控制器 | 第28-30页 |
4.1.6 转接板、显示屏以及触摸屏 | 第30-31页 |
4.1.7 扩束镜 | 第31-32页 |
4.1.8 激光准直灯 | 第32-33页 |
4.2 六氟化硫气体泄漏检测系统的硬件连接 | 第33-36页 |
4.2.1 六氟化硫气体泄漏检测的硬件连接框图 | 第33-34页 |
4.2.2 六氟化硫气体泄漏检测系统的硬件连接 | 第34-3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五章 六氟化硫气体泄漏检测软件系统设计 | 第37-53页 |
5.1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设计系统的平台选择 | 第37页 |
5.1.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 | 第37页 |
5.1.2 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37页 |
5.2 基于嵌入式平台的六氟化硫气体泄漏检测软件开发流程 | 第37-52页 |
5.2.1 软件开发流程 | 第37-38页 |
5.2.2 搭建软件开发平台 | 第38页 |
5.2.3 软件设计具体流程 | 第38-39页 |
5.2.4 软件设计具体步骤 | 第39-5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六氟化硫气体泄漏检测系统性能检测 | 第53-64页 |
6.1 六氟化硫气体泄漏检测系统的实验过程 | 第53-62页 |
6.1.1 实验过程 | 第53-62页 |
6.2 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6.2.1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6.2.2 六氟化硫气体泄漏检测系统的功能扩展 | 第6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