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1 绪论 | 第5页 |
1.1 研究过电压实时自动记录装置的意义 | 第9页 |
1.2 过电压实时自动记录装置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9-12页 |
1.2.1 过电压实时自动记录装置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过电压实时自动记录装置的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小结 | 第13-14页 |
2 配电网的过电压及防护分析 | 第14-23页 |
2.1 概述 | 第14页 |
2.2 配电网的内部过电压 | 第14-17页 |
2.2.1 暂时过电压的形成及保护 | 第15-16页 |
2.2.2 操作过电压的形成及保护 | 第16-17页 |
2.3 配电网的雷电过电压 | 第17-19页 |
2.3.1 雷击的形成过程 | 第17-18页 |
2.3.2 雷电的主要参数 | 第18页 |
2.3.3 雷电的特点 | 第18-19页 |
2.4 避雷器的放电特性 | 第19-21页 |
2.4.1 避雷器的性能比较 | 第19-20页 |
2.4.2 避雷器的冲击放电特性 | 第20-21页 |
2.5 配电网存在的过电压问题及防护措施 | 第21-22页 |
2.5.1 配电网存在的过电压问题 | 第21-22页 |
2.5.2 配电网的过电压防护措施 | 第22页 |
2.6 小结 | 第22-23页 |
3 过电压实时获取原理及方法的研究 | 第23-33页 |
3.1 概述 | 第23页 |
3.2 互感器的性能研究 | 第23-29页 |
3.2.1 铁心的磁特性和一些基本的物理参量 | 第23-24页 |
3.2.2 影响电磁式互感器脉冲波形的因数 | 第24-28页 |
3.2.3 现有互感器的性能 | 第28-29页 |
3.3 过电压获取方法的研究 | 第29-31页 |
3.3.1 专用电压互感器 | 第29-30页 |
3.3.2 电流传感器 | 第30-31页 |
3.3.3 专用分压器 | 第31页 |
3.4 小结 | 第31-33页 |
4 实时采集过电压信号的阻容串连分压器的研究 | 第33-43页 |
4.1 概述 | 第33页 |
4.2 阻容串联分压器的特性及结构 | 第33-36页 |
4.2.1 高阻尼分压器 | 第33-35页 |
4.2.2 低阻尼分压器 | 第35-36页 |
4.3 分压器的设计 | 第36-37页 |
4.3.1 设计参数 | 第36页 |
4.3.2 分压器的结构及安装位置 | 第36-37页 |
4.4 分压器的响应及标定 | 第37-42页 |
4.4.1 冲击电压测量系统的方波响应 | 第37-38页 |
4.4.2 测量系统方波响应的评价 | 第38-39页 |
4.4.3 实测方波响应分析 | 第39-40页 |
4.4.4 分压器和PT方波响应比较 | 第40页 |
4.4.5 分压比标定及误差分析 | 第40-42页 |
4.5 小结 | 第42-43页 |
5 过电压实时自动记录装置的原理及调试分析 | 第43-63页 |
5.1 概述 | 第43页 |
5.2 过电压实时自动记录装置的原理 | 第43-44页 |
5.3 信号采集及处理 | 第44-54页 |
5.3.1 前置电路的设计 | 第45-50页 |
5.3.2 采集卡的设计 | 第50-51页 |
5.3.3 软件的设计 | 第51-54页 |
5.4 装置的干扰源及抗干扰措施 | 第54-58页 |
5.4.1 装置的抗干扰设计 | 第54-57页 |
5.4.2 绘制电路板时采用的抗干扰措施 | 第57-58页 |
5.5 性能试验及分析 | 第58-60页 |
5.5.1 冲击特性及分析 | 第58-59页 |
5.5.2 三相冲击响应 | 第59页 |
5.5.3 稳态响应 | 第59-60页 |
5.6 实验模拟及现场应用分析 | 第60-62页 |
5.6.1 实验模拟单相接地故障波形 | 第60-61页 |
5.6.2 现场实测数据分析 | 第61-62页 |
5.7 小结 | 第62-63页 |
6 结论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