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9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1-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3. 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整合的基本理论 | 第19-26页 |
3.1 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整合的相关概念 | 第19-22页 |
3.1.1 财务报表审计 | 第20页 |
3.1.2 内部控制审计 | 第20页 |
3.1.3 整合审计 | 第20-21页 |
3.1.4 整合审计主体的选择 | 第21-22页 |
3.2 整合审计的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3.2.1 信息加工理论 | 第22-23页 |
3.2.2 政治保险理论 | 第23-24页 |
3.2.3 成本效率理论 | 第24-26页 |
4. 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可行性研究 | 第26-28页 |
4.1 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的提高 | 第26页 |
4.2 被审计单位审计意识的增强 | 第26-27页 |
4.3 国家政策法规的强制保障 | 第27-28页 |
5. 整合审计的实施过程研究 | 第28-36页 |
5.1 整合审计的关键整合点 | 第28-31页 |
5.1.1 整合审计的时间计划 | 第28页 |
5.1.2 风险评估程序 | 第28-30页 |
5.1.3 控制测试的样本量 | 第30页 |
5.1.4 实质性程序 | 第30-31页 |
5.2 整合审计流程设计及运用说明 | 第31-36页 |
5.2.1 整合流程的基本问题讨论 | 第31-33页 |
5.2.2 整合流程框架设计及运用说明 | 第33-36页 |
6. 普华永道对“上海家化”整合审计案例分析 | 第36-47页 |
6.1 案例背景——整合审计在我国实施现状说明 | 第36-37页 |
6.2 案例基本情况介绍 | 第37-38页 |
6.2.1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第37页 |
6.2.2 会计师事务所更换情况介绍 | 第37-38页 |
6.3 整合审计案例分析 | 第38-44页 |
6.3.1 普华永道实施整合审计的原因 | 第38页 |
6.3.2 普华永道实施整合审计重点过程 | 第38-40页 |
6.3.3 普华永道出具的审计报告 | 第40-44页 |
6.4 案例启示 | 第44-47页 |
6.4.1 “上海家化”如实披露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 第44页 |
6.4.2 普华永道注册会计师具有整合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 | 第44-45页 |
6.4.3 整合审计有益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及时调整财务报告 | 第45页 |
6.4.4 社会公众接受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不完全一致审计意见 | 第45-47页 |
7. 研究建议与研究不足 | 第47-50页 |
7.1 研究建议 | 第47-49页 |
7.1.1 全面强制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披露制度 | 第47页 |
7.1.2 全面提升审计人员整合审计的职业能力 | 第47-48页 |
7.1.3 加强在风险意识下的企业内部控制 | 第48页 |
7.1.4 提高社会公众对财务信息的重视与监督 | 第48-49页 |
7.2 研究不足 | 第49-50页 |
附录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