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4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3.1 影子银行体系概念界定 | 第14页 |
1.3.2 影子银行运行模式研究 | 第14-15页 |
1.3.3 影子银行的监管 | 第15-16页 |
1.4 创新点与特色 | 第16-17页 |
2 影子银行概述 | 第17-26页 |
2.1 影子银行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2.1.1 影子银行与金融创新 | 第17-18页 |
2.1.2 影子银行与金融监管 | 第18-19页 |
2.2 国外影子银行发展及现状 | 第19-21页 |
2.2.1 国外影子银行的产生背景 | 第19页 |
2.2.2 2008年金融危机与影子银行 | 第19-20页 |
2.2.3 次贷危机后美国银行监管新趋势 | 第20-21页 |
2.3 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 | 第21-26页 |
2.3.1 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及构成 | 第21-23页 |
2.3.2 中国影子银行特点 | 第23-24页 |
2.3.3 中国影子银行发展成因 | 第24-26页 |
3 影子银行运行模式 | 第26-34页 |
3.1 国外影子银行运行模式分析 | 第26-27页 |
3.2 中国影子银行运行模式分析 | 第27-29页 |
3.3 中外影子银行运行模式比较 | 第29-30页 |
3.4 我国影子银行运行模式演变研究 | 第30-34页 |
3.4.1 金融监管愈加严厉 | 第30-31页 |
3.4.2 影子银行运行模式演变历程 | 第31-32页 |
3.4.3 影子银行运行模式演变理论分析 | 第32-34页 |
4 我国影子银行运行模式案例实证分析 | 第34-45页 |
4.1 A银行B省分行影子银行业务简介 | 第34-36页 |
4.2 A银行B省分行影子银行业务主要运行模式分析 | 第36-40页 |
4.3 A银行B省分行影子银行业务模式演变分析 | 第40-45页 |
4.3.1 A银行B省分行影子银行业务模式分析 | 第40-42页 |
4.3.2 影子银行业务对A银行B省分行影响 | 第42-43页 |
4.3.3 中国影子银行运行模式发展演化特点 | 第43-44页 |
4.3.4 中国影子银行运行模式演变是金融创新的体现 | 第44-45页 |
5 中国影子银行监管与发展建议 | 第45-51页 |
5.1 影子银行的利与弊 | 第45-48页 |
5.1.1 影子银行是金融市场的有益补充 | 第45-46页 |
5.1.2 影子银行发展存在风险 | 第46-48页 |
5.2 中国影子银行监管与发展建议 | 第48-51页 |
5.2.1 中国影子银行监管存在的的问题 | 第48-49页 |
5.2.2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建议 | 第49-51页 |
6 结论 | 第51-5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