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能源问题 | 第11-12页 |
1.2 汽车污染物问题 | 第12-14页 |
1.3 排放法规 | 第14-16页 |
1.3.1 汽车排放标准第一、二阶段 | 第15页 |
1.3.2 汽车排放标准第三、四阶段 | 第15-16页 |
1.3.3 汽车排放标准带来的预期环境效益 | 第16页 |
1.4 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 | 第16-21页 |
1.4.1 柴油机机内净化技术 | 第17-18页 |
1.4.2 新型燃烧模式 | 第18-19页 |
1.4.3 柴油机机外净化技术 | 第19-20页 |
1.4.4 燃油品质的改进 | 第20-21页 |
1.5 CA4D28 柴油机国四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1.5.1 路线一:EGR+DPF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5.2 路线二:优化燃烧+SCR 技术路线 | 第22页 |
1.5.3 CA4D28 柴油机国四技术路线选择及原因 | 第22-24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2章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25-33页 |
2.1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国外研究现状 | 第25-28页 |
2.1.1 德国 Bosch 公司的 CR 系统 | 第25-27页 |
2.1.2 日本 Denso 公司的 ECD-U2 系统 | 第27-28页 |
2.2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国内研究现状 | 第28-30页 |
2.2.1 辽宁新风系统 | 第29-30页 |
2.2.2 一汽集团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 | 第30页 |
2.3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发展潜力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辽宁新风共轨系统关键部件选型 | 第33-57页 |
3.1 辽宁新风共轨系统工作原理研究 | 第33-36页 |
3.1.1 辽宁新风共轨系统的结构组成 | 第33-34页 |
3.1.2 辽宁新风共轨系统的理想喷油特性 | 第34页 |
3.1.3 共轨系统理想喷油特性的实现方法 | 第34-36页 |
3.2 液压系统及油路工作性能分析 | 第36-40页 |
3.2.1 低压油路工作性能分析 | 第37-39页 |
3.2.2 高压油路工作性能分析 | 第39-40页 |
3.3 油泵、调压阀和溢流阀供油特性分析 | 第40-46页 |
3.4 高压油轨结构分析 | 第46-47页 |
3.5 喷油器喷油特性分析 | 第47-50页 |
3.6 ECU 电控单元功能架构、硬件模块和软件功能设计 | 第50-55页 |
3.6.1 ECU 电控单元功能架构设计 | 第50-51页 |
3.6.2 ECU 电控单元硬件模块和软件功能设计 | 第51-55页 |
3.7 排放要求和共轨系统对油品的要求 | 第55-56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共轨柴油机台架标定及开发 | 第57-65页 |
4.1 共轨系统准备和试验台标定 | 第57-60页 |
4.1.1 共轨系统的试验台标定 | 第57-58页 |
4.1.2 共轨总成的准备和搭载 | 第58页 |
4.1.3 喷油器的安装和拆卸要求 | 第58-59页 |
4.1.4 高压泵的安装和拆卸要求 | 第59页 |
4.1.5 共轨管总成的安装要求 | 第59页 |
4.1.6 ECU 的安装要求 | 第59-60页 |
4.1.7 标定的软硬件准备 | 第60页 |
4.2 共轨柴油机台架标定流程 | 第60-61页 |
4.2.1 发动机第一次点火 | 第60-61页 |
4.2.2 发动机运行故障诊断 | 第61页 |
4.3 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匹配标定 | 第61-63页 |
4.4 柴油机一致性验证和可靠性验证 | 第63-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装配新风共轨系统的 CA4D28 柴油机优化 | 第65-73页 |
5.1 实验的设备和方法 | 第65页 |
5.2 喷油器气隙垫片厚度对柴油机性能影响及优化 | 第65-70页 |
5.2.1 650ml 喷油器不同垫片厚度外特性比油耗比较 | 第65-68页 |
5.2.2 700ml 喷油器不同垫片厚度外特性比油耗比较 | 第68-70页 |
5.2.3 650ml 与 700ml 喷油器最优外特性比油耗比较 | 第70页 |
5.3 新风系统与 Bosch 公司 CR 系统外特性比油耗对比 | 第70-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6章 中兴皮卡搭载 CA4D28 发动机整车排放标定 | 第73-79页 |
6.1 轮毂试验台的搭建和设备 | 第73-74页 |
6.2 整车排放标定的方法和结果 | 第74-75页 |
6.3 整车排放结果分析 | 第75-7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 第79-81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79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