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绪论 | 第8-14页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8-11页 |
1. 农村初中学校班级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 第8-9页 |
2.传统班级管理方式的不足 | 第9-10页 |
3.笔者在实践过程中的教育体会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关于团体动力学理论研究的综述 | 第11-13页 |
1.国外关于团体动力学理论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2.国内关于团体动力学理论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三)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研究问题 | 第13页 |
2.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二、团体动力学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的价值分析 | 第14-20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1.团体动力学 | 第14-15页 |
2.班级管理 | 第15-17页 |
(二)团体动力学理论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的价值体现 | 第17-20页 |
三、团体动力学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运用的构想 | 第20-27页 |
(一)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 | 第20-21页 |
(二)团体动力学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运用的构想 | 第21-27页 |
1.实施构想 | 第21-23页 |
2.具体实施 | 第23-27页 |
四、团体动力学理论在班级管理中实施状况的 调查及分析 | 第27-31页 |
(一)统计方法 | 第27页 |
1.测量工具 | 第27页 |
2.实测和统计方法 | 第27页 |
(二)样本介绍 | 第27-29页 |
(三)统计结果 | 第29-31页 |
1.学生的应对方式方面 | 第29-30页 |
2.学生对班级的认可程度 | 第30页 |
3. 教师对所教班级的认可程度 | 第30-31页 |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31-33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31-32页 |
1.研究的成果 | 第31页 |
2.研究中的不足 | 第31-32页 |
(二)前景展望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附录 | 第35-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