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脱氮性能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氮污染来源及危害第11-14页
        1.1.1 来源第11-13页
        1.1.2 危害第13-14页
    1.2 生物脱氮技术及其原理第14-18页
        1.2.1 传统生物脱氮技术第14-16页
        1.2.2 新型生物脱氮技术第16-18页
    1.3 同步硝化反硝化(SND)作用机理第18-20页
        1.3.1 微环境理论第18-19页
        1.3.2 生物学理论第19页
        1.3.3 中间产物理论第19-20页
    1.4 好氧反硝化菌的研究概况第20-21页
        1.4.1 好氧反硝化菌的研究现状第20页
        1.4.2 好氧反硝化菌的应用第20-21页
    1.5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1-23页
        1.5.1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第21-22页
        1.5.2 论文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试验材料、方法第23-31页
    2.1 试验材料第23-24页
        2.1.1 主要仪器设备第23页
        2.1.2 菌株来源第23页
        2.1.3 培养基第23-24页
        2.1.4 电泳工作所需材料第24页
        2.1.5 显色剂第24页
        2.1.6 PCR引物第24页
    2.2 试验方法第24-31页
        2.2.1 采样与富集第24-25页
        2.2.2 初筛与复筛第25页
        2.2.3 菌种的扩大培养第25页
        2.2.4 提取DNA第25页
        2.2.5 菌株DNA序列的扩增与测序第25-26页
        2.2.6 菌株反硝化性能的测定方法第26-28页
        2.2.7 菌株的反硝化能力测定第28-29页
        2.2.8 菌株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力测定第29页
        2.2.9 不同条件对菌株的脱氮性能影响的研究第29-31页
第三章 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第31-38页
    3.1 初筛结果与分析第31-32页
    3.2 复筛结果与分析第32-33页
    3.3 菌株的鉴定第33-36页
        3.3.1 16SrDNA的扩增第33页
        3.3.2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33页
        3.3.3 琼脂糖凝胶回收第33-34页
        3.3.4 细菌的测序第34页
        3.3.5 鉴定结果与分析第34-36页
    3.4 小结第36-38页
第四章 好氧反硝化细菌的脱氮性能研究第38-64页
    4.1 菌种反硝化特性研究第38-41页
    4.2 菌种NO_2~--N耐受程度的研究第41-47页
    4.3 菌株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力的研究第47-51页
    4.4 不同条件对菌株脱氮性能的影响第51-63页
        4.4.1 不同pH对菌株脱氮性能的影响第51-54页
        4.4.2 不同温度对菌株脱氮性能的影响第54-58页
        4.4.3 不同碳源对菌株脱氮性能的影响第58-63页
    4.5 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农资消费行为的农资产品技术推广模式选择
下一篇:三种不同加工工艺对铁观音红茶品质及农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