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9页 |
1.1.2 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9页 |
1.1.3 论文选题的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马尔库塞自然观思想的国内外研究 | 第10-12页 |
1.2.2 马尔库塞自然观思想与技术关系的国内外研究 | 第12-13页 |
1.2.3 马尔库塞自然观思想与美学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2.4 文献评析 | 第14页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创新点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创新 | 第15页 |
1.4.2 研究价值创新 | 第15-17页 |
第2章 马尔库塞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 第17-25页 |
2.1 马尔库塞自然观思想的社会背景 | 第17-19页 |
2.1.1 资本主义在当代的发展 | 第17-18页 |
2.1.2 欧洲启蒙运动对人性的弘扬 | 第18-19页 |
2.2 马尔库塞自然观思想的理论来源 | 第19-25页 |
2.2.1 古希腊自然观的吸收 | 第20页 |
2.2.2 前人哲学家思想的继承 | 第20-21页 |
2.2.3 马克思及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借鉴 | 第21-25页 |
第3章 马尔库塞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 第25-33页 |
3.1 自然本体论 | 第25-26页 |
3.1.1 天然的自然界 | 第25页 |
3.1.2 天然的人 | 第25-26页 |
3.1.3 天然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 第26页 |
3.2 自然异化论 | 第26-29页 |
3.2.1 异化的自然界 | 第26-27页 |
3.2.2 异化的人 | 第27-28页 |
3.2.3 异化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 第28-29页 |
3.3 自然解放论 | 第29-33页 |
3.3.1 解放的自然界 | 第29-30页 |
3.3.2 解放的人 | 第30页 |
3.3.3 解放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 第30-33页 |
第4章 马尔库塞自然观的生态意义 | 第33-39页 |
4.1 马尔库塞自然观的理论回响——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传承 | 第33-35页 |
4.1.1 对“自然”含义的延续 | 第33页 |
4.1.2 对自然异化现象的认同 | 第33-34页 |
4.1.3 对自然解放道路的借鉴 | 第34-35页 |
4.2 马尔库塞自然观的现实回响——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 第35-39页 |
4.2.1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第35-36页 |
4.2.2 促进技术的人性化、生态化、审美化 | 第36-37页 |
4.2.3 塑造“美”的人、自然和社会 | 第37-3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9-41页 |
5.1 马尔库塞自然观是前人哲学思考和自然观学说的传承 | 第39页 |
5.2 马尔库塞自然观是自然本体论、异化论、解放论的融合 | 第39页 |
5.3 马尔库塞自然观是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 第39-40页 |
5.4 马尔库塞自然观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