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公共秩序管理论文

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的目的第9页
        1.1.2 选题的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4页
        1.2.1 国内环境群体性事件研究状况第10-13页
        1.2.2 国外群体性事件研究状况第13-14页
        1.2.3 简要评价第14页
    1.3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1 文献研究法第14页
        1.3.2 个案分析法第14-15页
    1.4 创新点、重点及难点第15-17页
        1.4.1 创新点第15页
        1.4.2 重点及难点第15-17页
第2章 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展现状第17-25页
    2.1 群体性事件的内涵和分类第17页
        2.1.1 群体性事件的界定第17页
        2.1.2 群体性事件的分类第17页
    2.2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内涵和分类第17-18页
        2.2.1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内涵第17-18页
        2.2.2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分类第18页
    2.3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展特点第18-21页
        2.3.1 总体呈多发、上涨态势第18-19页
        2.3.2 共鸣性强第19页
        2.3.3 持续时间长,反复性强第19-20页
        2.3.4 发生领域广第20页
        2.3.5 预防式环境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第20-21页
    2.4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消极影响第21-25页
        2.4.1 环境群体性事件危害社会稳定第21-22页
        2.4.2 环境群体性事件导致企业财产损失第22页
        2.4.3 环境群体性事件破坏法治建设第22页
        2.4.4 环境群体性事件削弱地方政府公信力第22-25页
第3章 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第25-33页
    3.1 形成环境群体性事件的表层原因第25-27页
        3.1.1 民众环境权受到损害第25-26页
        3.1.2 民众缺乏环境参与权第26-27页
        3.1.3 民众环保知识与信息相对匮乏第27页
    3.2 形成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深层原因第27-31页
        3.2.1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范围不广第28页
        3.2.2 环保部门执法不独立第28-29页
        3.2.3 公民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增强第29-30页
        3.2.4 部分民众存在“法不责众”心理第30页
        3.2.5 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不完善第30-31页
    3.3 环境群体性事件成因的互动关系第31-33页
        3.3.1 表层原因是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第31-32页
        3.3.2 深层原因是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根源第32-33页
第4章 标本兼治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第33-43页
    4.1 环境群体性事件必须标本兼治第33-34页
        4.1.1 “标本兼治”的概念界定第33页
        4.1.2 “标本兼治”的预防思路第33-34页
    4.2 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治标措施第34-38页
        4.2.1 有效普及环保知识,保持信息透明第34-35页
        4.2.2 树立企业的环保价值观第35-36页
        4.2.3 保障民众的环境参与权第36-37页
        4.2.4 加强环保组织建设第37-38页
    4.3 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治本措施第38-43页
        4.3.1 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第38-39页
        4.3.2 强化环保部门的执法独立性第39页
        4.3.3 增强民众法律意识第39-40页
        4.3.4 将“生态效益”作为官员考核的重要指标第40-43页
第5章 结论第43-45页
    5.1 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第43页
    5.2 环境群体性事件呈多发上涨态势第43页
    5.3 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必须标本兼治第43页
    5.4 论文不足和展望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49页
作者简介第49-5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研究
下一篇:马尔库塞自然观的生态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