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X公司能效指标对标管理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9页 |
1.2.1 国外对标管理及能效对标管理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对标管理及能效对标管理现状 | 第15-19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能效对标管理理论综述 | 第21-29页 |
2.1 能效对标管理的意义 | 第21-22页 |
2.2 能效对标管理的类型、特点和应用原则 | 第22-25页 |
2.2.1 能效对标管理的类型 | 第22-24页 |
2.2.2 企业能效对标管理特点 | 第24页 |
2.2.3 能效对标管理的应用原则 | 第24-25页 |
2.3 企业能效对标管理的实施 | 第25-27页 |
2.3.1 企业能效对标管理实施流程 | 第25-26页 |
2.3.2 实施能效对标管理的主要步骤 | 第26-27页 |
2.4 实施能效对标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27-29页 |
第3章 HX公司能效对标管理体系的构建 | 第29-39页 |
3.1 HX公司概况及洗煤工艺 | 第29-32页 |
3.1.1 HX公司概况 | 第29-30页 |
3.1.2 选煤工艺流程 | 第30-32页 |
3.2 目标要求与构建原则 | 第32-33页 |
3.2.1 目标要求 | 第32页 |
3.2.2 构建能效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32-33页 |
3.3 HX公司能效指标 | 第33-34页 |
3.4 标杆值的确定 | 第34-36页 |
3.5 能耗对标标杆值在各级分解 | 第36-39页 |
第4章 HX公司能效对标管理体系的推进 | 第39-49页 |
4.1 能效对标管控原则 | 第39页 |
4.2 推进能效对标体系的阶段和步骤 | 第39-40页 |
4.2.1 推进能效对标体系管理四个阶段 | 第39-40页 |
4.2.2 推进能效对标体系管理六个步骤 | 第40页 |
4.3 能效对标管理流程 | 第40-42页 |
4.3.1 班组(岗位)级能效指标对标流程 | 第40-41页 |
4.3.2 车间(部室)级指标对标流程 | 第41页 |
4.3.3 厂级指标对标流程 | 第41-42页 |
4.4 降低能耗具体措施 | 第42-46页 |
4.4.1 通过对标分析降低油耗因素 | 第42-43页 |
4.4.2 降低油耗具体措施 | 第43-44页 |
4.4.3 通过对标分析降低电耗因素 | 第44-45页 |
4.4.4 降低电耗具体措施 | 第45-46页 |
4.5 能效对标管理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46-49页 |
4.5.1 加强宣传培训 | 第46-47页 |
4.5.2 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 第47页 |
4.5.3 完善计量手段,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 第47页 |
4.5.4 落实对标责任、扎扎实实开展活动 | 第47-48页 |
4.5.5 善于学习、不断创新 | 第48-49页 |
第5章 能效对标管理在HX公司实施成效 | 第49-53页 |
5.1 能效对标管理实施前后生产油耗对比 | 第49-50页 |
5.2 能效对标管理实施前后生产电耗对比 | 第50-5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