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平曲线段路侧事故预测与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课题的来源 | 第11页 |
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3-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8-19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4.1 公路平曲线段车辆驶入路侧事故发生概率 | 第19-20页 |
1.4.2 公路平曲线段路侧交通事故严重程度预测 | 第20页 |
1.4.3 公路平曲线段路侧交通事故风险评价研究 | 第20-21页 |
1.5 研究方案 | 第21-23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2章 公路平曲线段车辆驶入路侧概率预测 | 第23-34页 |
2.1 公路平曲线段最高安全车速 | 第23-25页 |
2.1.1 平曲线段汽车运动学分析 | 第23-25页 |
2.1.2 基于失稳状态分析最高安全车速分析 | 第25页 |
2.2 车辆驶入路侧概率预测模型 | 第25-28页 |
2.2.1 模型的构建 | 第25-26页 |
2.2.2 模型参数标定 | 第26-28页 |
2.3 双车道公路案例分析 | 第28-33页 |
2.3.1 速度分布预测 | 第28-32页 |
2.3.2 运行速度预测 | 第32页 |
2.3.3 驶入路侧概率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公路平曲线段路侧事故严重程度预测 | 第34-51页 |
3.1 路侧安全影响因素 | 第34-36页 |
3.1.1 路侧事故分类 | 第34-35页 |
3.1.2 路侧事故严重程度致因 | 第35-36页 |
3.2 路侧事故模拟试验 | 第36-40页 |
3.2.1 PC-Crash介绍 | 第36页 |
3.2.2 模拟试验设计 | 第36-37页 |
3.2.3 模拟试验参数取值拟定 | 第37-39页 |
3.2.4 模拟试验数据获取 | 第39页 |
3.2.5 PC-Crash模拟试验结果案例验证 | 第39-40页 |
3.3 路侧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划分 | 第40-42页 |
3.3.1 路侧事故形态 | 第41-42页 |
3.3.2 路侧事故分级 | 第42页 |
3.4 路侧环境与事故严重程度关系 | 第42-50页 |
3.4.1 路侧事故单因素分析 | 第44-49页 |
3.4.2 路侧环境指标阈值 | 第49-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公路平曲线段路侧事故风险评价 | 第51-66页 |
4.1 路侧事故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51页 |
4.2 基于贝叶斯网的路侧事故风险 | 第51-62页 |
4.2.1 贝叶斯网简介 | 第52-53页 |
4.2.2 路侧事故概率计算的贝叶斯网 | 第53-56页 |
4.2.3 路侧事故严重程度概率计算 | 第56-62页 |
4.2.4 公路平曲线段路侧事故风险 | 第62页 |
4.3 路侧障碍物的事故风险评价 | 第62-65页 |
4.3.1 评价方法 | 第63-65页 |
4.3.2 路侧障碍物指标阈值 | 第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实例分析 | 第66-71页 |
5.1 大客车路侧事故 | 第66-68页 |
5.1.1 事故案例 | 第66-67页 |
5.1.2 路侧事故风险评价 | 第67-68页 |
5.2 大货车路侧事故 | 第68-70页 |
5.2.1 事故案例 | 第68页 |
5.2.2 路侧事故风险评价 | 第68-7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个人简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