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现状综述第9-11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9-11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1页
        1.3.1 研究思路第11页
        1.3.2 研究方法第11页
    1.4 研究意义第11-13页
        1.4.1 理论意义第11-12页
        1.4.2 现实意义第12-13页
2 法律意识相关概念概述第13-19页
    2.1 意识与法律意识第13-14页
        2.1.1 意识第13页
        2.1.2 法律意识第13-14页
    2.2 法律意识的特征第14-15页
        2.2.1 阶级性第14页
        2.2.2 差别性第14页
        2.2.3 受制性第14页
        2.2.4 调节性第14-15页
    2.3 法律意识的结构第15页
    2.4 大学生应具备法律意识的内容第15-16页
    2.5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必要性第16-19页
        2.5.1 个人层面:有利于提升综合素质,维护合法权益第16-17页
        2.5.2 学校层面:有利于依法治校,建设和谐校园第17-18页
        2.5.3 国家层面:有利于依法治国,加快现代化建设第18-19页
3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第19-23页
    3.1 对法律认知程度的调查第19页
    3.2 模拟现场对法律知识应用的调查第19-20页
    3.3 对日常生活中法律意识情况的调查第20-21页
    3.4 对法律实践参与情况的调查第21-23页
4 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因素分析第23-31页
    4.1 文化因素的影响第23-24页
    4.2 教育因素的影响第24-26页
        4.2.1 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法律教育定位模糊第24-25页
        4.2.2 法律实践教学薄弱第25页
        4.2.3 高校依法治校水平有待提升第25-26页
        4.2.4 师资队伍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第26页
    4.3 社会因素和法律制度因素的影响第26-28页
        4.3.1 社会因素的影响第26-27页
        4.3.2 法律因素的影响第27-28页
    4.4 家庭与个人因素第28-31页
        4.4.1 家庭因素第28-29页
        4.4.2 个人因素第29-31页
5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路径第31-38页
    5.1 营造良好的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环境第31-32页
        5.1.1 优化社会法律文化第31页
        5.1.2 优化高校法律文化第31-32页
    5.2 从教育角度加强法律知识及实践教育第32-35页
        5.2.1 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第32-33页
        5.2.2 加强法律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对法律的情感体验第33-34页
        5.2.3 推进依法治校,营造校园法治环境第34页
        5.2.4 加强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其综合育人能力第34-35页
        5.2.5 研习学生身心规律,为其成长提供科学指导第35页
    5.3 从社会与法律角度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第35-36页
        5.3.1 加强社会法制管理,净化社会环境第35-36页
        5.3.2 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构建遵法风尚第36页
    5.4 从家庭与个人角度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第36-38页
        5.4.1 强化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第36页
        5.4.2 激发大学生自我觉醒,养成崇尚法律的意识第36-38页
6 结论第38-39页
致谢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问卷第43-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依法治国视野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
下一篇:中国后现代文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