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3页 |
ABSTRACT | 第13-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1.2.1 隔振技术的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1.2.2 准零刚度隔振器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2.3 空气弹簧的研究应用现状 | 第21-23页 |
1.2.4 隔振技术在车载担架隔振领域的研究应用现状 | 第23-25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5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8页 |
第2章 空气弹簧准零刚度隔振器的设计及静力学特性研究 | 第28-44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空气弹簧的静力学特性研究 | 第28-34页 |
2.2.1 空气弹簧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28-29页 |
2.2.2 空气弹簧隔振元件的静力学特性理论分析 | 第29-31页 |
2.2.3 空气弹簧的静力学试验 | 第31-34页 |
2.3 空气弹簧准零刚度隔振器的静力学特性理论分析 | 第34-42页 |
2.3.1 空气弹簧准零刚度隔振器的设计及静力学特性理论分析 | 第34-38页 |
2.3.2 不同参数对空气弹簧准零刚度隔振器静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38-4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3章 空气弹簧准零刚度隔振器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 第44-57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回复力近似 | 第44-46页 |
3.3 动力学建模与求解 | 第46-51页 |
3.3.1 建立运动微分方程 | 第46-47页 |
3.3.2 谐波平衡法 | 第47-48页 |
3.3.3 动力学求解 | 第48-51页 |
3.4 隔振性能研究 | 第51-55页 |
3.4.1 激励幅值对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 | 第51-53页 |
3.4.2 阻尼比对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 | 第53-55页 |
3.4.3 系统结构参数对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 | 第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空气弹簧准零刚度隔振器的试制与试验研究 | 第57-79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空气弹簧准零刚度隔振器原理样机的设计试制 | 第57-58页 |
4.3 空气弹簧准零刚度隔振器静力试验研究 | 第58-63页 |
4.3.1 试验目的 | 第58页 |
4.3.2 静力试验步骤 | 第58-59页 |
4.3.3 静力试验数据分析 | 第59-63页 |
4.4 空气弹簧准零刚度隔振器动态振动试验研究 | 第63-71页 |
4.4.1 动态振动试验的原理及平台构建 | 第63-65页 |
4.4.2 振动试验步骤 | 第65-66页 |
4.4.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6-71页 |
4.5 空气弹簧准零刚度隔振器冲击试验研究 | 第71-77页 |
4.5.1 试验目的 | 第71页 |
4.5.2 试验过程 | 第71页 |
4.5.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1-7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5章 空气弹簧准零刚度隔振器在急救车上的应用研究 | 第79-108页 |
5.1 引言 | 第79页 |
5.2 空气弹簧准零刚度隔振器在某型越野急救车上的应用 | 第79-80页 |
5.3 道路行驶试验 | 第80-97页 |
5.3.1 试验目的 | 第80页 |
5.3.2 试验原理 | 第80-82页 |
5.3.3 试验方法 | 第82-83页 |
5.3.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83-97页 |
5.4 伤病员振动舒适性分析评价 | 第97-105页 |
5.4.1 卧姿伤病员乘卧舒适性分析评价 | 第97-100页 |
5.4.2 坐姿伤病员乘坐舒适性分析评价 | 第100-10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5-10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8-112页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108-110页 |
6.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10-111页 |
6.3 工作展望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9页 |
附录 主要符号说明 | 第119-121页 |
在学期间取得的成果及发表的代表性论著 | 第121-122页 |
作者简历 | 第122-123页 |
致谢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