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联合企业经济论文--高新技术企业论文

基于KMV模型的高科技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实证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引言第12-17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4-15页
        1.2.1 研究思路第14页
        1.2.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5-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研究框架第15-16页
    1.4 本文的创新点第16-17页
2 文献综述第17-27页
    2.1 传统信用风险评价文献回顾第17-21页
        2.1.1 专家判断方法第17页
        2.1.2 数学方法第17-19页
        2.1.3 系统综合方法第19-21页
    2.2 现代信用风险评价文献回顾第21-24页
        2.2.1 Credit Metrics模型第21-22页
        2.2.2 Credit risk+模型第22页
        2.2.3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第22-23页
        2.2.4 KMV模型第23-24页
    2.3 高科技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文献回顾第24-25页
    2.4 文献述评第25-27页
3 高科技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理论概述第27-38页
    3.1 高科技企业的定义及特征第27-28页
        3.1.1 高科技企业的定义第27页
        3.1.2 高科技企业的特征第27-28页
    3.2 信用风险评价内涵及原则第28-29页
        3.2.1 信用风险评价的内涵第28-29页
        3.2.2 信用风险评价原则第29页
    3.3 高科技企业对信用风险评价方法的要求第29-31页
        3.3.1 高科技企业对信用风险评价指标的要求第30页
        3.3.2 高科技企业对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的要求第30-31页
    3.4 KMV模型的适用性分析第31-32页
        3.4.1 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分析第31-32页
        3.4.2 模型的适用性分析第32页
    3.5 KMV模型的理论基础第32-34页
        3.5.1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理论第32-34页
        3.5.2 Merton贷款与期权损益同构理论第34页
    3.6 KMV模型度量信用违约风险的操作步骤第34-38页
        3.6.1 KMV模型输入变量的操作步骤第35页
        3.6.2 KMV模型输出变量的操作步骤第35-38页
4 KMV模型运用的实证分析第38-53页
    4.1 样本选取及参数计算第38-39页
        4.1.1 样本选取第38页
        4.1.2 参数值计算第38-39页
    4.2 信用风险值计算第39-46页
        4.2.1 股权价值及其波动率的计算第39-41页
        4.2.2 资产价值及其波动率的计算第41-42页
        4.2.3 违约距离的计算第42-46页
    4.3 对实证结果检验第46-53页
        4.3.1 配对样本T检验第46-47页
        4.3.2 非参数Krustal-Wallis检验第47-48页
        4.3.3 Z值模型对比检验第48-53页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53-55页
    5.1 研究结论第53页
    5.2 政策建议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年报披露及时性、分析师关注与债务融资成本--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下一篇:董秘离职、信息披露质量与市场业绩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