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论文选题的缘由 | 第8-12页 |
·国际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 第8-9页 |
·国际生物学教材的历史与发展 | 第9页 |
·我国生物学教材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比较我国人教版生物教材和美国生物教材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生物教材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期刊论文综述 | 第12-14页 |
·对内地生物教材的研究 | 第12-13页 |
·对港台地区及国外生物教材的研究 | 第13页 |
·内地与港台地区及国外生物教材的比较研究 | 第13-14页 |
·学术论文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本文所选美国教Biology·The Dynamics of Life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第2章 教材编制依据的比较 | 第17-32页 |
·我国《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简介 | 第17页 |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简介 | 第17-20页 |
·中美两国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 | 第20-32页 |
·课程目标的比较 | 第20-21页 |
·重视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第一要义 | 第20页 |
·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 第20-21页 |
·重视个人的体验 | 第21页 |
·内容标准的比较 | 第21-27页 |
·我国《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标准 | 第21-23页 |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 第23-25页 |
·两国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的特点分析 | 第25-27页 |
·评价标准的比较 | 第27-32页 |
·我国《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的评价建议 | 第27-28页 |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评价标准 | 第28-29页 |
·两国标准中的评价标准的特点比较 | 第29-32页 |
第3章 人教教材与美国教材的比较 | 第32-60页 |
·知识体系 | 第32-37页 |
·教材内容结构的比较 | 第32-35页 |
·教材内容编排体例的比较 | 第35-37页 |
·图像系统 | 第37-40页 |
·图像的数量和质量 | 第37页 |
·图像类型、功能及组织方式的分析 | 第37-40页 |
·图像的内容分类 | 第37-38页 |
·图像的功能 | 第38-39页 |
·图像的组织方式 | 第39-40页 |
·评价体系 | 第40-43页 |
·人教教材的评价体系 | 第40-41页 |
·练习的组成结构及特点分析 | 第41页 |
·自我检测的组成结构及特点分析 | 第41页 |
·美国教材的评价体系 | 第41-43页 |
·节复习题的组成结构及特点分析 | 第41-42页 |
·章复习题的组成结构及特点分析 | 第42-43页 |
·单元测评的组成结构及特点分析 | 第43页 |
·实验版块 | 第43-53页 |
·人教教材中的实验 | 第44-45页 |
·美国教材中的实验 | 第45-53页 |
·迷你实验 | 第47页 |
·技能实验 | 第47-48页 |
·调查实验 | 第48-50页 |
·实验设计 | 第50-51页 |
·网络生物实验 | 第51-53页 |
·栏目系统 | 第53-56页 |
·人教教材中的小栏目 | 第53-54页 |
·美国教材中的小栏目 | 第54-55页 |
·小栏目的比较分析 | 第55-56页 |
·网络资源的利用 | 第56-60页 |
·人教教材的相关网络资源 | 第56-58页 |
·人教教材中的"网站登录" | 第56页 |
·人教教材的开发机构所设网站 | 第56-57页 |
·人教学习网 | 第57-58页 |
·美国教材的相关网络资源 | 第58-59页 |
·人教教材和美国教材的相关网络资源的比较 | 第59-60页 |
第4章 结论 | 第60-62页 |
·两教材都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基本理念 | 第60页 |
·两教材内容编排合理,强调学科综合 | 第60页 |
·教材的图像系统与文字的配合程度及制作水平有差异 | 第60-61页 |
·美国教材的实验形式多样 | 第61页 |
·两教材都注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 第61页 |
·两教材的网络课程资源侧重点不同 | 第61-62页 |
附录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