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苯系物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苯酚第11-14页
        1.1.1 苯酚的用途与市场需求第11-12页
        1.1.2 苯酚的生物毒性研究第12-13页
        1.1.3 去除环境中苯酚的方法第13-14页
    1.2 苯胺第14-16页
        1.2.1 苯胺的用途与市场需求第14页
        1.2.2 苯胺的生物毒性研究第14-15页
        1.2.3 苯胺的去除方法第15-16页
    1.3 间苯二酚第16-17页
        1.3.1 间苯二酚的用途与市场需求第16页
        1.3.2 间苯二酚的生物毒性研究第16-17页
        1.3.3 间苯二酚的去除方法第17页
    1.4 微生物降解苯系物的代谢途径研究第17-18页
    1.5 微生物固定化研究第18-20页
        1.5.1 海藻酸钠第18-19页
        1.5.2 聚乙烯醇第19-20页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 苯系物降解菌的筛选与驯化第21-34页
    2.1 前言第21页
    2.2 实验材料第21-23页
        2.2.1 样品来源第21页
        2.2.2 主要药品与试剂第21-22页
        2.2.3 培养基第22页
        2.2.4 主要仪器设备第22-23页
    2.3 实验方法第23-28页
        2.3.1 苯酚的测定第23页
        2.3.2 苯胺的测定第23-24页
        2.3.3 间苯二酚的测定第24页
        2.3.4 初筛苯酚降解菌第24-25页
        2.3.5 初筛苯胺降解菌第25页
        2.3.6 初筛间苯二酚降解菌第25页
        2.3.7 复筛苯酚降解菌第25-26页
        2.3.8 复筛苯胺降解菌第26页
        2.3.9 复筛间苯二酚降解菌第26-27页
        2.3.10 苯酚降解菌的驯化第27页
        2.3.11 苯胺降解菌的驯化第27-28页
        2.3.12 间苯二酚降解菌的驯化第28页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8-32页
        2.4.1 苯酚浓度标准曲线第28-29页
        2.4.2 苯胺浓度标准曲线第29页
        2.4.3 间苯二酚浓度标准曲线第29-30页
        2.4.4 苯酚降解菌筛选、驯化结果第30页
        2.4.5 苯胺降解菌筛选、驯化结果第30-32页
        2.4.6 间苯二酚降解菌筛选、驯化结果第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苯系物降解菌的鉴定第34-46页
    3.1 前言第34页
    3.2 实验材料第34-35页
        3.2.1 菌株样品第34页
        3.2.2 主要药品与试剂第34-35页
        3.2.3 培养基第35页
        3.2.4 主要仪器设备第35页
    3.3 实验方法第35-39页
        3.3.1 平板菌落形态第35页
        3.3.2 革兰氏染色第35-36页
        3.3.3 DNA提取第36页
        3.3.4 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第36-37页
        3.3.5 DNA纯化第37页
        3.3.6 DNA回收第37页
        3.3.7 16S rDNA分子鉴定第37-39页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9-44页
        3.4.1 苯系物降解菌形态第39-40页
        3.4.2 DNA提取、纯化第40-41页
        3.4.3 16S rDNA分子鉴定第41-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四章 苯系物降解菌的固定化研究第46-53页
    4.1 前言第46页
    4.2 实验材料第46-47页
        4.2.1 菌株材料第46页
        4.2.2 主要药品与试剂第46-47页
        4.2.3 培养基第47页
        4.2.4 主要仪器设备第47页
    4.3 实验方法第47-50页
        4.3.1 固定化设计第47-48页
        4.3.2 固定化小球的制备第48-49页
        4.3.3 固定化小球的形态第49页
        4.3.4 固定化小球的直径测量第49页
        4.3.5 固定化小球的密度测量第49页
        4.3.6 固定化小球的机械强度第49-50页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0-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五章 苯系物降解菌的降解特性研究第53-71页
    5.1 前言第53页
    5.2 实验材料第53-54页
        5.2.1 实验样品第53页
        5.2.2 主要药品与试剂第53页
        5.2.3 培养基第53页
        5.2.4 主要仪器设备第53-54页
    5.3 实验方法第54-57页
        5.3.1 苯系物初始浓度对游离降解菌降解作用的影响第54页
        5.3.2 温度对游离降解菌降解作用的影响第54-55页
        5.3.3 pH对游离降解菌降解作用的影响第55页
        5.3.4 苯系物初始浓度对固定化小球降解作用的影响第55-56页
        5.3.5 温度对固定化小球降解作用的影响第56页
        5.3.6 pH对固定化小球降解作用的影响第56-57页
        5.3.7 重复使用次数对固定化小球降解作用的影响第57页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7-70页
        5.4.1 苯系物初始浓度对游离降解菌及其固定化小球降解作用的影响第57-59页
        5.4.2 培养温度对游离降解菌及其固定化小球降解作用的影响第59-66页
        5.4.3 培养基酸碱度对游离降解菌及其固定化小球降解作用的影响第66-69页
        5.4.4 重复使用次数对固定化小球降解作用的影响第69-70页
    5.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总结与展望第71-73页
附录第73-86页
参考文献第86-97页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97-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拮抗黄曲霉海洋细菌的筛选、发酵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
下一篇:Mn2+浓度对地衣芽孢杆菌产不同构型γ-聚谷氨酸机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