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导论 | 第15-29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5-17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5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5-17页 |
1.2 文献研究和评述 | 第17-25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4页 |
1.2.2 简要评述 | 第24-25页 |
1.3 框架结构和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1.3.1 本文框架结构 | 第25-26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和不足 | 第27-2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1.4.2 创新和不足 | 第28-29页 |
2 国有企业亏损补贴的理论框架 | 第29-51页 |
2.1 国有企业亏损补贴的理论基础 | 第29-36页 |
2.1.1 财政补贴的阐释 | 第29-32页 |
2.1.2 国有企业亏损补贴的理论解释 | 第32-36页 |
2.2 财政补贴的一般分析 | 第36-42页 |
2.2.1 财政补贴的内涵 | 第36-38页 |
2.2.2 财政补贴的定义和特征 | 第38-39页 |
2.2.3 财政补贴的分类 | 第39-41页 |
2.2.4 财政补贴影响经济的机理分析 | 第41-42页 |
2.3 财政补贴对消费和生产的影响分析 | 第42-48页 |
2.3.1 对消费的影响 | 第42-45页 |
2.3.2 对生产的影响 | 第45-48页 |
2.4 国有企业亏损补贴的界定 | 第48-51页 |
2.4.1 国有企业亏损补贴的定义 | 第48-49页 |
2.4.2 国有企业亏损补贴和价格补贴的比较 | 第49-51页 |
3 中国国有亏损企业补贴变迁、现状分析 | 第51-76页 |
3.1 国有企业改革历程 | 第51-56页 |
3.1.1 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 | 第51-53页 |
3.1.2 国有企业改革分阶段分析 | 第53-56页 |
3.2 中国国有企业亏损补贴的历史沿革和现状 | 第56-67页 |
3.2.1 传统体制下的国有企业亏损补贴 | 第57页 |
3.2.2 补贴与经济体制改革 | 第57-62页 |
3.2.3 国有企业亏损补贴现状 | 第62-67页 |
3.3 中国国有企业亏损补贴存在的问题 | 第67-70页 |
3.3.1 亏损补贴范围过宽 | 第67-68页 |
3.3.2 亏损补贴金额偏大 | 第68-69页 |
3.3.3 亏损补贴效率较低 | 第69-70页 |
3.4 国有企业亏损成因分析 | 第70-76页 |
3.4.1 政策性需要 | 第71页 |
3.4.2 缺乏自生能力 | 第71-72页 |
3.4.3 机制设计不合理 | 第72-73页 |
3.4.4 产业结构扭曲 | 第73-76页 |
4 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 | 第76-91页 |
4.1 德国的经验借鉴 | 第76-82页 |
4.1.1 国有企业改革基本情况 | 第76-78页 |
4.1.2 德国国有企业补贴制度 | 第78-80页 |
4.1.3 经验借鉴 | 第80-82页 |
4.2 日本的经验借鉴 | 第82-84页 |
4.2.1 国有企业改革基本情况 | 第82-83页 |
4.2.2 日本国有企业补贴情况 | 第83-84页 |
4.2.3 经验借鉴 | 第84页 |
4.3 英国的经验借鉴 | 第84-91页 |
4.3.1 国有企业改革基本情况 | 第85-87页 |
4.3.2 英国国有企业补贴情况 | 第87-88页 |
4.3.3 经验借鉴 | 第88-91页 |
5 国有企业亏损补贴问题的实证分析 | 第91-118页 |
5.1 问题分析的基础 | 第91-98页 |
5.1.1 实证模型的计量方法简介 | 第91-95页 |
5.1.2 国有企业亏损补贴的理论模型 | 第95-98页 |
5.2 国有企业亏损补贴和经济发展 | 第98-104页 |
5.2.1 国有企业亏损补贴对经济的影响 | 第98-100页 |
5.2.2 实证模型 | 第100页 |
5.2.3 数据描述和回归结果分析 | 第100-103页 |
5.2.4 结论分析 | 第103-104页 |
5.3 国有企业亏损补贴的结构和行业分析 | 第104-111页 |
5.3.1 国有企业亏损补贴的结构差异 | 第104-109页 |
5.3.2 国有企业亏损补贴的行业差异 | 第109-111页 |
5.4 国有企业亏损补贴的案例分析——以A市公交集团为例 | 第111-118页 |
5.4.1 公交集团基本情况 | 第111-115页 |
5.4.2 公交集团亏损补贴问题分析 | 第115-116页 |
5.4.3 公交集团亏损补贴解决方案 | 第116-118页 |
6 中国国有企业亏损补贴政策的优化 | 第118-144页 |
6.1 正确处理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 第118-122页 |
6.1.1 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关系分析 | 第118-119页 |
6.1.2 正确处理政企关系的思路:基于政府的角度 | 第119-120页 |
6.1.3 正确处理政企关系的思路:基于国有企业的角度 | 第120-121页 |
6.1.4 树立新型的政府和市场观 | 第121-122页 |
6.2 市场化基础上的国有企业改革 | 第122-128页 |
6.2.1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 第122-124页 |
6.2.2 优化制度设计,增强国企发展动力 | 第124-125页 |
6.2.3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明确国有企业发展任务 | 第125-127页 |
6.2.4 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提高国有企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 第127-128页 |
6.3 重塑国有企业亏损补贴新格局 | 第128-139页 |
6.3.1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政补贴的适用范围 | 第129-133页 |
6.3.2 国有企业亏损补贴政策调整 | 第133-136页 |
6.3.3 财政补贴的数量界限 | 第136-139页 |
6.4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下的国有企业亏损补贴政策 | 第139-144页 |
6.4.1 国有企业亏损补贴政策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 第139-140页 |
6.4.2 国有企业亏损补贴政策的时限选择 | 第140-141页 |
6.4.3 加强国有企业亏损补贴政策的激励作用 | 第141-142页 |
6.4.4 国有企业亏损补贴政策应注重制度创新 | 第142-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0页 |
后记 | 第150-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