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9-16页 |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 (一) 国外关于“小老师”教学模式的研究 | 第10-11页 |
| (二) 国内关于“小老师”教学模式的研究 | 第11-14页 |
| 三、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 (一)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 (二)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三)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四、 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 (一) “小老师”的内涵 | 第15页 |
| (二) “小老师”教学模式的内涵 | 第15-16页 |
| 第一章 高中生物课堂实施“小老师”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和实践意义 | 第16-23页 |
| 一、 高中生物课堂实施“小老师”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第16-20页 |
| (一) 多元化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 (二) 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为实施“小老师”教学模式提供主观条件 | 第19页 |
| (三) 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学习资源的丰富为实施“小老师”教学模式提供客观条件 | 第19-20页 |
| 二、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小老师”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 第20-23页 |
| (一) 有利于转换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 | 第20-21页 |
| (二) 有利于提高教育者的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 第21页 |
| (三) 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教学实践 | 第23-36页 |
| 一、 关于实践的基本情况 | 第23页 |
| 二、 “小老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 第23-36页 |
| (一) 基本理念 | 第23-24页 |
| (二) 教学原则 | 第24-25页 |
| (三) 实施过程 | 第25-36页 |
| 第三章 教学案例 | 第36-51页 |
| 一、 教学案例Ⅰ:人类遗传病 | 第36-42页 |
| 二、 教学案例Ⅱ: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第42-46页 |
| 三、 教学案例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 第46-51页 |
| 第四章 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 | 第51-62页 |
| 一、 “小老师”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 第51-56页 |
| 二、 知识达成情况量化考核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第56-59页 |
| 三、 学生访谈情况分析 | 第59-62页 |
| 第五章 结论和思考 | 第62-64页 |
| 一、 结论 | 第62页 |
| 二、 思考 | 第62-64页 |
| 结语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8-69页 |
| 附录 | 第69-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