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图表目录 | 第16-18页 |
1 导论 | 第18-3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8-21页 |
1.2 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意义 | 第21-23页 |
1.3 关键概念的界定 | 第23-26页 |
1.3.1 遗产税 | 第23-24页 |
1.3.2 税收效应 | 第24-25页 |
1.3.3 家族企业 | 第25-26页 |
1.4 研究框架和内容安排 | 第26-29页 |
1.4.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6页 |
1.4.2 研究框架和内容安排 | 第26-29页 |
1.5 研究方法和可能创新 | 第29-33页 |
1.5.1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1.5.2 能的创新 | 第31-3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33-53页 |
2.1 遗产课税的理论依据和税收本质 | 第33-40页 |
2.1.1 遗产课税的理论依据 | 第33-36页 |
2.1.2 遗产课税的税收本质 | 第36-40页 |
2.2 遗产课税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 第40-51页 |
2.2.1 对遗产课税整体效应的分析和评价 | 第40-45页 |
2.2.2 基于家族企业视角对遗产税课税效应的分析和评价 | 第45-51页 |
2.3 小结 | 第51-53页 |
3 关于遗产税课税效应的分析框架:基于家族企业的视角 | 第53-74页 |
3.1 概念界定 | 第53-56页 |
3.1.1 遗产税、继承税和赠与税的概念界定 | 第53-55页 |
3.1.2 遗产税课税效应的概念界定 | 第55-56页 |
3.2 遗产课税对家庭捐赠者行为的影响:一个简化模型 | 第56-62页 |
3.2.1 确定性模型 | 第56-59页 |
3.2.2 进一步考虑了生命不确定性的模型 | 第59-62页 |
3.3 对模型的再探讨:代际财产转移动机的引入和个体效用函数的修正 | 第62-68页 |
3.3.1 利他遗赠动机和利他主义家庭捐赠者的效用函数 | 第63-65页 |
3.3.2 自我中心主义遗赠动机和自我中心主义家庭捐赠者的效用函数 | 第65页 |
3.3.3 策略遗赠动机和策略动机下家庭捐赠者的效用函数 | 第65-67页 |
3.3.4 偶发遗赠动机和偶发动机下家庭捐赠者的效用函数 | 第67-68页 |
3.4 基于代际财产转移动机的遗产税课税效应的再分析 | 第68-70页 |
3.5 关于模型的扩展分析:从单一家庭到家族企业 | 第70-72页 |
3.6 小结 | 第72-74页 |
4 遗产课税与家族企业产权结构 | 第74-96页 |
4.1 关于税收和企业产权结构的理论分析 | 第74-77页 |
4.2 基本模型:遗产税和家族治理的引入 | 第77-82页 |
4.3 对遗产税家族企业产权负效应的经验修正 | 第82-95页 |
4.3.1 遗产税制中关于家族资产的保护性条款 | 第82-86页 |
4.3.2 来自于经验证据的检验 | 第86-88页 |
4.3.3 家族信托和家族产权维持 | 第88-95页 |
4.4 小结 | 第95-96页 |
5 遗产课税与家族企业投资决策 | 第96-117页 |
5.1 分析起点:遗产税的私人储蓄效应 | 第96-104页 |
5.1.1 关于遗产税与私人储蓄效应的一般讨论 | 第96-102页 |
5.1.2 关于遗产税私人储蓄效应的再讨论 | 第102-104页 |
5.2 一般讨论:遗产税和家族企业投资 | 第104-110页 |
5.2.1 现有理论研究的启示 | 第105-106页 |
5.2.2 一个增长模型 | 第106-110页 |
5.3 进一步讨论:对劳动雇佣、资产结构和投资意愿的影响 | 第110-115页 |
5.3.1 遗产税与家族企业劳动雇佣 | 第110-112页 |
5.3.2 遗产税与家族企业资产结构 | 第112-114页 |
5.3.3 遗产税与家族企业投资意愿 | 第114-115页 |
5.4 小结 | 第115-117页 |
6 遗产课税与家族企业继承决策 | 第117-136页 |
6.1 遗产税对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影响:两个观点 | 第117-119页 |
6.2 基本模型:遗产税和家族企业继承决策 | 第119-130页 |
6.2.1 模型构建和变量界定 | 第120-124页 |
6.2.2 效用最大化分析 | 第124-130页 |
6.3 稳态条件下的均衡分析 | 第130-132页 |
6.4 关于模型的扩展讨论 | 第132-134页 |
6.4.1 长期均衡分析 | 第133页 |
6.4.2 企业数量的决定 | 第133-134页 |
6.5 小结 | 第134-136页 |
7 遗产课税与家族企业慈善行为 | 第136-158页 |
7.1 家族企业慈善行为的理论分析 | 第136-143页 |
7.1.1 对企业慈善行为的概念界定 | 第137-139页 |
7.1.2 家族企业慈善行为的动机分析 | 第139-143页 |
7.2 遗产税家族企业慈善行为效应的经济学分析 | 第143-149页 |
7.2.1 关于遗产税家族企业慈善行为效应的理论研究 | 第143-145页 |
7.2.2 遗产税对家族企业慈善行为的作用机理 | 第145-149页 |
7.3 进一步讨论:遗产税制下家族企业慈善行为的现实选择 | 第149-156页 |
7.3.1 现行遗产税法对慈善捐赠行为的激励 | 第149-152页 |
7.3.2 来自于现实选择的反思 | 第152-156页 |
7.4 小结 | 第156-158页 |
8 遗产税课税效应估计:基于香港上市家族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 第158-183页 |
8.1 自然实验案例:香港遗产税改革(2006) | 第158-160页 |
8.1.1 实验案例的实证意义 | 第158-159页 |
8.1.2 实验案例的简要概述 | 第159-160页 |
8.2 数据、变量、模型和待检验命题 | 第160-167页 |
8.2.1 理论假设和待检验命题 | 第160-162页 |
8.2.2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162页 |
8.2.3 变量定义和统计特征 | 第162-166页 |
8.2.4 计量模型构建 | 第166-167页 |
8.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167-182页 |
8.3.1 基本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和分析 | 第167-174页 |
8.3.2 分类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和分析 | 第174-179页 |
8.3.3 两阶段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和分析 | 第179-182页 |
8.4 小结 | 第182-183页 |
9 结论、启示、建议与展望 | 第183-198页 |
9.1 研究结论 | 第183-186页 |
9.2 政策启示 | 第186-189页 |
9.3 中国开征遗产税的若干建议 | 第189-196页 |
9.4 未来展望 | 第196-198页 |
参考文献 | 第198-209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2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