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一、发展状况 | 第11页 |
二、赏识教育的产生和理论渊源 | 第11-16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三、结论与总结 | 第16-17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7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7-18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一章 赏识教育的概述 | 第19-28页 |
1.1 赏识教育的概念 | 第20-21页 |
1.2 赏识教育的本质和内涵 | 第21-23页 |
1.3 农村高中德育工作中实施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1.3.1 需要层次理论 | 第23-24页 |
1.3.2 激励因素 | 第24页 |
1.3.3 强化理论 | 第24-25页 |
1.3.4 期望理论 | 第25-26页 |
1.3.5 认知失调理论 | 第26-27页 |
1.3.6 归因理论 | 第27页 |
1.3.7 行为主义强化理论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当前农村高中德育在赏识方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7页 |
2.1 赏识简单的当成夸奖 | 第32-33页 |
2.2 赏识忽略学生的个性 | 第33页 |
2.3 赏识缺乏及时性 | 第33-34页 |
2.4 赏识变成赏赐 | 第34页 |
2.5 赏识缺乏针对性 | 第34-37页 |
第三章 农村高中德育赏识教育中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改革措施 | 第37-55页 |
3.1 农村高中德育赏识教育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40页 |
3.1.1 受传统教育思想“严师出高徒”的严重影响 | 第37-38页 |
3.1.2 应试教育的严重制约 | 第38-39页 |
3.1.3 部分教育者尚未掌握赏识教育的方法 | 第39-40页 |
3.2 农村高中德育赏识教育改革措施 | 第40-55页 |
3.2.1 转变“严师出高徒”的传统教育思想 | 第40-42页 |
3.2.2 实施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加强赏识教育 | 第42-44页 |
3.2.3 寻求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 | 第44-49页 |
3.2.4 提高农村高中教师的赏识技巧 | 第49-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