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融资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创新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1页 |
1.1 船舶融资的发展历史和定义 | 第7页 |
1.2 传统船舶融资的形式 | 第7-9页 |
1.2.1 银行抵押担保贷款 | 第8页 |
1.2.2 发行有价证券 | 第8页 |
1.2.3 非公开转让股本 | 第8页 |
1.2.4 租赁 | 第8-9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9页 |
1.4 研究的意义 | 第9-11页 |
第二章 船舶融资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关系 | 第11-20页 |
2.1 传统国际航运中心——伦敦 | 第11-14页 |
2.1.1 船舶融资服务机构 | 第11-12页 |
2.1.2 多样化的船舶融资业务模式 | 第12-14页 |
2.2 新兴国际航运中心——新加坡 | 第14-15页 |
2.2.1 船舶融资服务机构 | 第14页 |
2.2.2 海事信托模式下的船舶融资 | 第14-15页 |
2.3 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战略 | 第15-16页 |
2.4 上海船舶融资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瓶颈 | 第16-19页 |
2.4.1 商业银行贷款 | 第16-17页 |
2.4.2 船舶出口政策性贷款 | 第17页 |
2.4.3 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 | 第17页 |
2.4.4 船舶在建期信托融资 | 第17-18页 |
2.4.5 上海航运产业基金 | 第18-1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船舶融资创新的方案和模式 | 第20-33页 |
3.1 中国航运产业特点 | 第20-21页 |
3.1.1 船舶制造产业现状 | 第20-21页 |
3.1.2 国内中小型航运企业融资现状 | 第21页 |
3.2 船舶制造企业作为发起人的新造船基金 | 第21-26页 |
3.2.1 基金结构 | 第22-23页 |
3.2.2 收益测算 | 第23-26页 |
3.2.3 结论 | 第26页 |
3.3 收购海外银行不良资产 | 第26-29页 |
3.3.1 不良资产的债务重组+新造船融资模式 | 第27页 |
3.3.2 对于航运企业及造船厂的意义 | 第27页 |
3.3.3 收益测算 | 第27-29页 |
3.3.4 结论 | 第29页 |
3.4 台州民间集资模式 | 第29-31页 |
3.4.1 台州民间集资的形成 | 第29-30页 |
3.4.2 集资结构 | 第30-31页 |
3.4.3 启示 | 第31页 |
3.5 离岸金融 | 第31-32页 |
3.5.1 离岸金融的定义 | 第31-32页 |
3.5.2 结论及建议 | 第3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发展创新船舶融资模式的政策法规建议 | 第33-35页 |
4.1 上海航运产业政策法规的现状和制约因素 | 第33页 |
4.2 完善建议 | 第33-3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附录 | 第37-44页 |
致谢 | 第44-47页 |
附件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