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7-10页 |
1 引言 | 第10-24页 |
1.1 苹果再植病害研究 | 第10-14页 |
1.1.1 苹果再植病害危害 | 第10页 |
1.1.2 苹果再植病害原因 | 第10-12页 |
1.1.3 目前防治再植病害措施 | 第12-14页 |
1.2 根癌农杆菌介导真菌转化的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1.2.1 根癌农杆菌介导真菌遗传转化的原理 | 第14-15页 |
1.2.2 根癌农杆菌介导真菌遗传转化的特点 | 第15-17页 |
1.2.3 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真菌遗传转化的因素 | 第17页 |
1.2.4 目前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成功的真菌种类 | 第17-20页 |
1.2.5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在真菌功能基因中应用 | 第20页 |
1.2.6 突变体中 T-DNA 整合方式 | 第20-21页 |
1.2.7 T-DNA 插入后侧翼序列分析用到的技术 | 第21-22页 |
1.3 镰刀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4 本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23-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0页 |
2.1 材料 | 第24-25页 |
2.1.1 供试菌株 | 第24页 |
2.1.2 供试试剂 | 第24页 |
2.1.3 仪器 | 第24页 |
2.1.4 培养基 | 第24-25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5-30页 |
2.2.1 促进层出镰刀菌菌株 H10 产孢培养基的筛选 | 第25-26页 |
2.2.2 抑制层出镰刀菌 H10 菌株生长的潮霉素 B 浓度的筛选 | 第26页 |
2.2.3 抑制农杆菌 AGL-1 生长的头孢噻肟钠浓度筛选 | 第26页 |
2.2.4 转化及体系优化 | 第26-27页 |
2.2.5 PCR 检测 | 第27-28页 |
2.2.6 突变体菌落形态观察及生长速率测定 | 第28页 |
2.2.7 突变体产孢量测定及产孢结构变化观察 | 第28-29页 |
2.2.8 突变体分生孢子萌发率测定 | 第29页 |
2.2.9 致病性测定 | 第29页 |
2.2.10 突变体稳定性测定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1页 |
3.1 促进产孢培养基筛选结果 | 第30页 |
3.2 H10 对潮霉素 B 敏感性测定 | 第30-31页 |
3.3 头孢噻肟钠对农杆菌抑制效果 | 第31页 |
3.4 转化条件优化结果 | 第31-34页 |
3.4.1 农杆菌浓度对转化效率影响 | 第31-32页 |
3.4.2 孢子悬浮液浓度对转化效率影响 | 第32页 |
3.4.3 共培养时间对转化效率影响 | 第32-33页 |
3.4.4 共培养温度对转化效率影响 | 第33页 |
3.4.5 AS 浓度对转化效率影响 | 第33-34页 |
3.5 PCR 检测结果 | 第34页 |
3.6 突变体菌落形态观察及生长速率测定 | 第34-36页 |
3.7 突变体菌株产孢量测定及孢子形态变化 | 第36-38页 |
3.8 突变体菌株萌发率测定结果 | 第38页 |
3.9 致病性测定结果 | 第38-39页 |
3.10 转化子稳定性检测 | 第39-41页 |
4 讨论 | 第41-43页 |
4.1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讨论 | 第41-42页 |
4.2 关于致病性检测的方法 | 第42页 |
4.3 下一步工作计划及展望 | 第42-43页 |
5 结论 | 第43-44页 |
5.1 建立的层出镰刀菌 H10 菌株的遗传转化体系可行性、转化效率更高 | 第43页 |
5.2 建立了层出镰刀菌菌株 H10 的 T-DNA 插入突变体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