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传感器的应用论文

井下带状环境中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2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动态及主要任务第9-10页
    1.3 论文的研究任务及内容结构第10-12页
2 无线传感器网络及OPNET软件介绍第12-26页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综述第12-17页
        2.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组成第12-13页
        2.1.2 传感器节点组成第13页
        2.1.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体系结构第13-14页
        2.1.4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第14-16页
        2.1.5 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第16-17页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第17-23页
        2.2.1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分类第17-18页
        2.2.2 以数据为中心的平面路由协议第18-23页
    2.3 OPNET仿真软件综述第23-25页
        2.3.1 网络仿真技术简介第23页
        2.3.2 OPNET仿真软件简介第23-24页
        2.3.3 OPNET软件功能第24页
        2.3.4 OPNET网络仿真步骤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3 带状环境下无线矿压监测系统介绍及适用路由协议分析第26-32页
    3.1 无线矿压监测系统构建目标第26-28页
        3.1.1 无线矿压监测系统主要功能第26页
        3.1.2 井下环境特点及区域划分第26-28页
    3.2 适用于井下的矿压监测系统第28-30页
        3.2.1 普通传感器节点的组成第28页
        3.2.2 汇聚节点的组成第28-29页
        3.2.3 地表监测中心组成第29-30页
    3.3 井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分析第30-31页
        3.3.1 井下无线传感器路由特征第30页
        3.3.2 路由协议的设计需求第30-31页
    3.4 路由协议的选择第31页
    3.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4 基于节点能量分级处理的最小跳数路由协议第32-45页
    4.1 协议建模与缺陷分析第32-34页
        4.1.1 网络模型及假设条件第32页
        4.1.2 能量消耗模型第32-33页
        4.1.3 协议缺陷分析第33-34页
    4.2 节点能量分级处理的最小跳数路由设计第34-37页
        4.2.1 组网阶段第34-35页
        4.2.2 数据传输阶段第35-36页
        4.2.3 传输路径对比分析第36-37页
    4.3 协议能耗分析第37-38页
    4.4 节点能量分级的最小跳数路由协议在OPNET中的建模第38-41页
        4.4.1 网络模型第38-39页
        4.4.2 节点模型第39-40页
        4.4.3 进程模型第40-41页
    4.5 协议仿真对比实验第41-44页
        4.5.1 仿真统计量的定义第41-42页
        4.5.2 仿真参数设置及结果分析第42-44页
    4.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5 基于主动握手机制的路由维护策略第45-53页
    5.1 基于主动握手机制的路由维护策略设计第45-47页
        5.1.1 问题描述第45页
        5.1.2 主动握手机制的路由维护原理第45-46页
        5.1.3 采用主动握手机制前后对比第46-47页
    5.2 主动握手机制的仿真建模第47-49页
    5.3 主动握手机制维护策略的仿真第49-52页
        5.3.1 仿真参数设置第49-50页
        5.3.2 对比试验结果分析第50-52页
    5.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6 总结与展望第53-54页
    6.1 总结第53页
    6.2 展望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运营期地铁隧道常见结构病害成因及治理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跨孔CT技术的岩溶发育区岩体质量评价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