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1.1 稗属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1.1.1 稗属光温特性和育种利用 | 第9-12页 |
1.1.2 稗属组培及多倍体诱导 | 第12页 |
1.2 植物组培与多倍体诱导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1.2.1 外植体类型 | 第12-14页 |
1.2.2 常用诱导方法 | 第14-15页 |
1.2.3 诱导剂种类 | 第15页 |
1.2.4 处理时间及强度 | 第15-16页 |
1.2.5 多倍体鉴定方法 | 第16-17页 |
1.3 达摩稗多倍体诱导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7-23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17-18页 |
2.2 方法 | 第18-23页 |
2.2.1 达摩稗在广州地区光温特性表现 | 第18页 |
2.2.2 达摩稗组培体系优化 | 第18-21页 |
2.2.3 达摩稗同源多倍体诱导 | 第21页 |
2.2.4 多倍体鉴定及变异植株后代农艺性状检测 | 第21-22页 |
2.2.5 统计与分析 | 第22-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51页 |
3.1 达摩稗在广州地区生长的影响因素 | 第23-30页 |
3.1.1 不同播种时期对达摩稗生长量的影响 | 第23-25页 |
3.1.2 不同播种时期对达摩稗生殖特性的影响 | 第25-26页 |
3.1.3 达摩稗不同播种时期的相关性分析 | 第26-30页 |
3.1.4 小结 | 第30页 |
3.2 达摩稗组培体系优化影响因素 | 第30-36页 |
3.2.1 有机物质对达摩稗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2 激素配比对达摩稗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3 有机物质对达摩稗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4 不同激素浓度及基本培养基对达摩稗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5 小结 | 第34-36页 |
3.3 达摩稗多倍体诱导影响因素 | 第36-51页 |
3.3.1 秋水仙素浸渍法处理愈伤组织 | 第36页 |
3.3.2 秋水仙素共培养法处理愈伤组织 | 第36-37页 |
3.3.3 秋水仙素浸渍法处理丛生芽 | 第37-38页 |
3.3.4 达摩稗变异植株后代农艺性状检测 | 第38-40页 |
3.3.5 小结 | 第40-51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51-57页 |
4.1 讨论 | 第51-55页 |
4.1.1 达摩稗在广州种植的适宜播期 | 第51页 |
4.1.2 达摩稗的栽培价值 | 第51-52页 |
4.1.3 达摩稗优化组培体系的建立 | 第52-54页 |
4.1.4 达摩稗同源多倍体诱导方法的建立 | 第54-55页 |
4.2 结论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附录A 部分播种时期达摩稗的生长量性状统计整理 | 第64-65页 |
附录B 部分播种时期达摩稗的生殖性状统计整理 | 第65-66页 |
附录C 达摩稗组培体系优化图版 | 第66-68页 |
附录D 达摩稗同源多倍体诱导相关图版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