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企业组织与管理论文--流通和放映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电影“网众自娱”现象分析及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缘起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第12-15页
2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概况第15-23页
    2.1 新媒体的定义第15页
    2.2 中国新媒体产业发展概述第15-16页
        2.2.1 总体产业概述第15页
        2.2.2 代表性产业概述第15-16页
    2.3 当前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第16-18页
    2.4 目前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特点概述第18-23页
        2.4.1 本土影片数量递增,份额超进口影片第18-19页
        2.4.2 大导演回归与跨界导演兴盛第19-20页
        2.4.3 新卖座类型出现,受众低龄趋势明显第20-21页
        2.4.4 IP成热点资源,粉丝带来产业利好第21-23页
3 中国电影新力量促成的“网众自娱”现象及受众分类第23-29页
    3.1“中国电影新力量”概念示意第23-24页
    3.2“网众自娱”现象第24-26页
        3.2.1 概念释义第24页
        3.2.2“网众自娱”产生的产业变革第24-26页
    3.3 受众分类第26-29页
        3.3.1 影院大众第26页
        3.3.2 影院小众第26页
        3.3.3 非影院受众第26-29页
4“网众自娱”现象成因分析第29-67页
    4.1 互联网时代由“分众各赏”促成的圈层划分第29-31页
    4.2“影院大众”圈层细化及特征分析第31-44页
        4.2.1 爆米花电影受众:轻平喜剧簇拥者第31-36页
        4.2.2 IP类电影受众:偶像和资本追逐者第36-40页
        4.2.3 大片类电影受众:奇观化影像迷恋者第40-44页
    4.3 影院小众特征分析第44-45页
    4.4 精英文化的式微与大众文化的建立第45-53页
        4.4.1 精英文化的静观美学式微与“网众自娱”狂欢文化的兴起第46-49页
        4.4.2 计划拍片制度的消弭与互联网众筹资本的草根化狂欢第49-51页
        4.4.3 由官方文化意志输出到受众自主选择第51-53页
    4.5 被新媒体改变的传播机制形成的话语平权与舆论狂欢化第53-67页
        4.5.1 传播模式及反馈机制的变革第53-56页
        4.5.2“地球村”重回部落化现象及话语平权的利弊第56-61页
        4.5.3 网络“意见领袖”的魅力第61-62页
        4.5.4 新型“长尾效应”的营销红利第62-67页
5 电影未来发展策略展望第67-77页
    5.1“互动电影”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第67-71页
        5.1.1 受众心理需求模型分析第69-70页
        5.1.2 游戏与电影的融合发展第70页
        5.1.3 技术成重要助推力第70-71页
    5.2 影院的跨产业融合式发展新模式第71-72页
        5.2.1 汽车影院或会流行第71页
        5.2.2 影院与书店结合的经营模式第71-72页
        5.2.3 影院与服装结合的经营模式第72页
    5.3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影响的未来电影世界第72-77页
        5.3.1 从“仿像”到“拟像”第73-74页
        5.3.2 镜头表现手段变化第74页
        5.3.3 剪辑概念变革第74页
        5.3.4 奇观化叙事需求第74页
        5.3.5 虚拟电影明星第74-77页
6 结语第77-79页
致谢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3页
附录第83-85页
    A. 参考电影附录第83-85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流变与融合:1970-2015年香港电影文化身份的研究
下一篇:从先锋到大众--论中国小剧场话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