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先锋到大众--论中国小剧场话剧的发展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2 中国小剧场话剧的探索与诞生 | 第12-21页 |
2.1 中国话剧的危机 | 第12-15页 |
2.1.1 社会问题剧的兴起 | 第12-13页 |
2.1.2 危机爆发 | 第13-15页 |
2.2 中国小剧场话剧的诞生 | 第15-21页 |
2.2.1 最初的探索 | 第15-18页 |
2.2.2 小剧场话剧的诞生 | 第18-21页 |
3 中国小剧场话剧的发展与变形 | 第21-31页 |
3.1 先锋戏剧的黄金时代 | 第21-25页 |
3.1.1“反叛的”牟森 | 第22-24页 |
3.1.2“愤怒的”孟京辉 | 第24-25页 |
3.2 中国小剧场话剧的变形 | 第25-31页 |
3.2.1 中国小剧场话剧的商业化萌芽 | 第25-27页 |
3.2.2 走向大众的小剧场话剧 | 第27-31页 |
4 中国小剧场话剧的商业模式 | 第31-42页 |
4.1 中国小剧场话剧商业模式的形成 | 第31-36页 |
4.1.1《恋爱的犀牛》的成功 | 第31-33页 |
4.1.2 商业话剧的蓬勃发展 | 第33-36页 |
4.2 商业模式下中国小剧场话剧的美学特征 | 第36-42页 |
4.2.1 独特的戏剧空间与全新的观演关系 | 第36-38页 |
4.2.2 娱乐性取代艺术性 | 第38-42页 |
5 中国小剧场话剧的希望和未来 | 第42-53页 |
5.1 实验戏剧的坚守 | 第42-46页 |
5.1.1 蓬蒿剧场 | 第42-44页 |
5.1.2 薪传实验剧团 | 第44-46页 |
5.2 后戏剧剧场 | 第46-53页 |
5.2.1 剧场艺术的发展 | 第46-48页 |
5.2.2 借鉴与思考 | 第48-53页 |
6 结语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60页 |
附录A:本文涉及的戏剧作品 | 第57-60页 |
附录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