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主要符号 | 第14-15页 |
1 绪论 | 第15-27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1.2.1 基坑工程中的土压力问题 | 第17-22页 |
1.2.2 地下连续墙的受力变形 | 第22-25页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1.3.1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5页 |
1.3.2 本文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2 武汉绿地中心深基坑工程概况 | 第27-39页 |
2.1 武汉绿地中心基坑工程简介 | 第27-31页 |
2.1.1 工程简介 | 第27-29页 |
2.1.2 气象条件 | 第29页 |
2.1.3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9页 |
2.1.4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9-31页 |
2.2 深基坑支护方案 | 第31-38页 |
2.2.1 深基坑支护方案概述 | 第31-32页 |
2.2.2 场地地下水控制措施 | 第32-33页 |
2.2.3 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围护体 | 第33-34页 |
2.2.4 分区临时隔断围护体 | 第34-35页 |
2.2.5 内支撑体系设计概述 | 第35-37页 |
2.2.6 基坑开挖施工方案概述 | 第37-3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3 嵌岩地下连续墙施工全过程室内模型试验 | 第39-63页 |
3.1 试验目的和内容 | 第39-40页 |
3.1.1 试验目的 | 第39页 |
3.1.2 试验内容 | 第39-40页 |
3.2 试验难点分析 | 第40页 |
3.3 模型试验设计 | 第40-49页 |
3.3.1 试验模型箱设计 | 第40页 |
3.3.2 试验模型的设计及模型材料的选取 | 第40-41页 |
3.3.3 弹性支撑杆的设计及安装 | 第41-44页 |
3.3.4 承压水模拟 | 第44-45页 |
3.3.5 试验土样的选择 | 第45-46页 |
3.3.6 试验工况 | 第46页 |
3.3.7 数据量测系统的设计 | 第46-49页 |
3.4 试验实施 | 第49-57页 |
3.4.1 试验模型制作、安装及量测系统布设 | 第49-55页 |
3.4.3 开挖及数据采集 | 第55-57页 |
3.5 含承压水与不含承压水地层试验结果整理分析 | 第57-61页 |
3.5.1 挡墙位移测量结果 | 第57-58页 |
3.5.2 土压力测量结果 | 第58-60页 |
3.5.3 挡墙弯矩测量结果 | 第60-6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4 嵌岩地下连续墙施工全过程数值模拟 | 第63-81页 |
4.1 模型试验的有限元验证补充 | 第63-70页 |
4.1.1 模型及参数选择 | 第63-64页 |
4.1.2 含承压水及不含承压水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64-67页 |
4.1.3 影响地下连续墙受力机理的其他因素模拟分析 | 第67-70页 |
4.2 武汉绿地中心深基坑工程有限元模拟 | 第70-78页 |
4.2.1 模型建立及参数的选择 | 第70-72页 |
4.2.2 计算结果整理及分析 | 第72-78页 |
4.3 小结 | 第78-81页 |
5 武汉绿地中心深基坑现场监测 | 第81-93页 |
5.1 武汉绿地中心深基坑监测内容 | 第82-84页 |
5.2 监测方法研究及监测系统的布设 | 第84-88页 |
5.2.1 位移及沉降监测 | 第84-85页 |
5.2.2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 第85-86页 |
5.2.3 围护结构内应力监测 | 第86-87页 |
5.2.4 地下水位监测 | 第87-88页 |
5.2.5 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监测 | 第88页 |
5.3 武汉绿地中心现场监测结果 | 第88-92页 |
5.4 小结 | 第92-9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6.1 结论 | 第93-94页 |
6.2 展望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附录 | 第101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01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