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 ·表面活性剂 | 第11-12页 |
| ·生物表面活性剂 | 第12-15页 |
| ·生物表面活性剂定义 | 第12页 |
|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 第12-15页 |
| ·生物表面活性剂相比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的优点 | 第15页 |
|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研究 | 第15-18页 |
|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 第18页 |
| ·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概况和进展 | 第18-26页 |
|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 | 第18-20页 |
| ·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条件的研究 | 第20-21页 |
|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提取 | 第21-23页 |
|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结构鉴定 | 第23-24页 |
|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菌种改良 | 第24-25页 |
|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酶法合成 | 第25-26页 |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6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 2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生物表面活性剂类型鉴定 | 第27-37页 |
| ·引言 | 第27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7-32页 |
|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 ·实验试剂 | 第27-28页 |
|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3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6页 |
| ·菌种筛选结果 | 第32-33页 |
| ·细菌16S rDNA的扩增及序列测定结果 | 第33页 |
| ·菌种m408的鉴定 | 第33-34页 |
| ·生物表面活性剂薄层色谱分析 | 第34-35页 |
| ·糖脂的酸水解结果 | 第35页 |
| ·糖脂中糖组分气相分析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3 Pseudomonas aeruginosa m408产鼠李糖脂发酵条件优化 | 第37-47页 |
| ·引言 | 第37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7-40页 |
| ·实验试剂 | 第37页 |
|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 ·实验方法 | 第37-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6页 |
| ·碳源种类对鼠李糖脂产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 ·氮源种类对鼠李糖脂产量的影响 | 第41-43页 |
| ·碳氮比对鼠李糖脂产量的影响 | 第43页 |
| ·碳源含量对鼠李糖脂产量的影响 | 第43页 |
| ·培养基初始pH值对鼠李糖脂产量的影响 | 第43-45页 |
| ·培养温度对鼠李糖脂产量的影响 | 第45页 |
| ·摇床转数对鼠李糖脂产量的影响 | 第45页 |
| ·鼠李糖脂发酵动态曲线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4 Pseudomonas aeruginosa m408所产鼠李糖脂的结构表征 | 第47-56页 |
| ·引言 | 第47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47-48页 |
|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47页 |
| ·实验仪器 | 第47页 |
|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5页 |
| ·鼠李糖脂柱层析 | 第48页 |
| ·鼠李糖脂中脂肪酸种类鉴定 | 第48-50页 |
| ·鼠李糖脂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分析 | 第50-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5 Pseudomonas aeruginosa m408所产鼠李糖脂的理化性质表征 | 第56-62页 |
| ·引言 | 第56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56-57页 |
| ·鼠李糖脂 | 第56页 |
| ·实验仪器 | 第56页 |
| ·实验方法 | 第56-5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1页 |
| ·鼠李糖脂F1和鼠李糖脂F2的CMC | 第57-58页 |
| ·温度对鼠李糖脂F1和鼠李糖脂F2表面张力的影响 | 第58-59页 |
| ·pH值对鼠李糖脂F1和鼠李糖脂F2表面张力的影响 | 第59页 |
| ·NaCl浓度对鼠李糖脂F1和鼠李糖脂F2表面张力的影响 | 第59-61页 |
| ·鼠李糖脂F1和鼠李糖脂F2乳化性能测定 | 第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 结论 | 第62页 |
| 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 附录A Pseudomonas aeruginosa m408 16S rDNA | 第68-69页 |
| 附录B Pseudomonas aeruginosa m408 序列图谱 | 第69-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