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小学数学教材的难度比较--以“图形与几何”内容为例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1-13页 |
1.2 研究问题 | 第13-14页 |
1.3 概念界定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26页 |
2.1 教材整体性比较研究 | 第17-18页 |
2.2 图形与几何部分的研究 | 第18-21页 |
2.2.1 关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宏观研究 | 第19页 |
2.2.2 关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微观研究 | 第19-21页 |
2.3 教材难度研究 | 第21-24页 |
2.3.1 国外教材难度研究 | 第21-22页 |
2.3.2 国内教材难度研究 | 第22-24页 |
2.4 综述总结及述评 | 第24-26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6-33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6-27页 |
3.1.1 美国小学数学教材 | 第26-27页 |
3.1.2 中国小学数学教材 | 第27页 |
3.2 研究结构 | 第27-29页 |
3.3 研究模型 | 第29-33页 |
3.3.1 课程内容难度比较模型 | 第29-31页 |
3.3.2 课程内容难度比较模型 | 第31-33页 |
4 图形与几何部分的课程难度比较 | 第33-48页 |
4.1 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分布比较 | 第33-38页 |
4.1.1 “图形的认识”部分知识分布 | 第33-36页 |
4.1.2 “测量”部分知识分布 | 第36-38页 |
4.2 “图形与认识”课程内容难度比较 | 第38-43页 |
4.2.1 课程内容广度 | 第38-39页 |
4.2.2 课程内容进度 | 第39-40页 |
4.2.3 课程内容深度 | 第40-41页 |
4.2.4 课程内容难度比较结果 | 第41-43页 |
4.3 “测量”课程内容难度比较 | 第43-48页 |
4.3.1 课程内容广度 | 第43页 |
4.3.2 课程内容进度 | 第43-44页 |
4.3.3 课程内容深度 | 第44-45页 |
4.3.4 课程内容难度比较结果 | 第45-48页 |
5 中美两国“测量”习题难度比较 | 第48-59页 |
5.1 习题难度研究的必要性 | 第48-49页 |
5.2 习题的选取与分布 | 第49-51页 |
5.2.1 习题的选取与计算标准 | 第49-50页 |
5.2.2 习题的总量及分布 | 第50-51页 |
5.3 习题的难度因素比较 | 第51-59页 |
5.3.1 习题的难度因素数据统计 | 第51-53页 |
5.3.2 习题的难度因素比较分析 | 第53-57页 |
5.3.3 习题的综合难度比较与分析 | 第57-59页 |
6 结语 | 第59-6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6.2 启示与建议 | 第60-62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