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论文的创新 | 第18-20页 |
第2章 并购与并购绩效概述 | 第20-31页 |
2.1 并购 | 第20-27页 |
2.1.1 并购的概念 | 第20-21页 |
2.1.2 并购的类型 | 第21-23页 |
2.1.3 并购的动因 | 第23-27页 |
2.2 并购绩效 | 第27-31页 |
2.2.1 并购绩效的概念 | 第27页 |
2.2.2 并购绩效的评价方法 | 第27-31页 |
第3章 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的现状及问题 | 第31-41页 |
3.1 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 第31-34页 |
3.1.1 医药行业的界定和特征 | 第31-32页 |
3.1.2 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 第32-34页 |
3.2 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的现状及特点 | 第34-37页 |
3.2.1 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的发展历程 | 第34-35页 |
3.2.2 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的现状 | 第35-36页 |
3.2.3 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的特点 | 第36-37页 |
3.3 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并购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41页 |
3.3.1 并购法律制度不完善 | 第37-38页 |
3.3.2 政府的干预程度过高 | 第38页 |
3.3.3 缺乏规范运作的中介机构 | 第38-39页 |
3.3.4 并购支付方式单一 | 第39页 |
3.3.5 并购后的整合问题 | 第39-41页 |
第4章 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分析 | 第41-64页 |
4.1 因子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41-43页 |
4.1.1 因子分析方法介绍 | 第41页 |
4.1.2 因子分析模型的构建 | 第41-43页 |
4.2 样本选择与数据说明 | 第43-44页 |
4.3 财务指标的选取 | 第44-46页 |
4.4 并购绩效实证分析 | 第46-60页 |
4.4.1 KMO和Bartlett球型检验 | 第46-48页 |
4.4.2 提取公共因子 | 第48-53页 |
4.4.3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 第53-60页 |
4.5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60-64页 |
4.5.1 实证结果 | 第60-62页 |
4.5.2 结果分析 | 第62-64页 |
第5章 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 第64-71页 |
5.1 多元回归的基本原理 | 第64页 |
5.2 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假设 | 第64-67页 |
5.2.1 支付方式与并购绩效 | 第65页 |
5.2.2 流通股比例与并购绩效 | 第65页 |
5.2.3 第一大股东性质与并购绩效 | 第65-66页 |
5.2.4 交易相对规模与并购绩效 | 第66页 |
5.2.5 资产规模与并购绩效 | 第66-67页 |
5.2.6 代理成本与并购绩效 | 第67页 |
5.3 多元回归分析过程 | 第67-68页 |
5.3.1 变量定义 | 第67-68页 |
5.3.2 模型构建 | 第68页 |
5.4 多元回归结果与分析 | 第68-71页 |
5.4.1 多元回归结果 | 第68-70页 |
5.4.2 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第6章 政策建议 | 第71-77页 |
6.1 完善并购法律体系 | 第71-72页 |
6.2 规范政府行为,减少行政干预 | 第72-73页 |
6.3 完善资本市场,强化中介机构职能 | 第73页 |
6.4 扩大交易相对规模 | 第73-74页 |
6.5 注重并购后的整合 | 第74-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