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花粉形态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标、内容以及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第11-12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第12页 |
1.4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2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4-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22页 |
2.2.1 用于光镜下观察的花粉材料处理 | 第20-21页 |
2.2.2 用于扫描电镜的花粉制备方法——铜台挑入法 | 第21页 |
2.2.3 花粉形态测量、描述及花粉类型检索表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2-109页 |
3.1 植物花粉形态分种描述 | 第22-84页 |
3.2 柳属的花粉形态特征及其分类 | 第84-109页 |
3.2.1 大小和形状 | 第84页 |
3.2.2 萌发孔类型 | 第84-85页 |
3.2.3 外壁 | 第85页 |
3.2.4 柳属花粉类型检索表 | 第85-109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109-119页 |
4.1 花粉形态特征统计分析 | 第109页 |
4.2 同科不同属的花粉形态比较 | 第109-111页 |
4.3 同属不同种花粉形态比较 | 第111页 |
4.4 同种不同地区花粉形态比较 | 第111-113页 |
4.5 柳属花粉的系统学意义 | 第113-115页 |
4.5.1 柳属花粉性状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 第113-114页 |
4.5.2 柳属花粉类型 | 第114页 |
4.5.3 柳属花粉形态支持柳属的建立 | 第114页 |
4.5.4 花粉特征与一些物种的亲缘关系 | 第114-115页 |
4.5.5 柳属花粉萌发孔特征的演化趋势 | 第115页 |
4.6 古环境意义 | 第115-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6页 |
附录 | 第126-454页 |
致谢 | 第454-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成果 | 第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