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向日葵论文

地面覆盖对盐渍土壤水热盐运移及作物生长调控机制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8页
1 引言第16-2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17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24页
        1.2.1 河套灌区地面覆盖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7页
        1.2.2 河套灌区秋浇研究现状第17-18页
        1.2.3 土壤冻融特性的研究第18页
        1.2.4 冻融期水、热、盐迁移和分配规律第18-19页
        1.2.5 地面覆盖对农田水土环境的影响第19-20页
        1.2.6 覆盖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第20-21页
        1.2.7 冻融期及非冻融期土壤养分的研究第21-22页
        1.2.8 水热盐耦合运移规律模拟研究进展第22-23页
        1.2.9 小结及论文研究切入点第23-24页
    1.3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3.1 覆盖秋浇后盐渍土壤冻融特性及水热盐运移规律研究第24页
        1.3.2 翌年土壤环境及春玉米生长发育对覆盖后秋浇的响应关系第24页
        1.3.3 覆盖对盐渍化耕地水土环境的影响第24页
        1.3.4 不同覆盖方式对向日葵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第24页
        1.3.5 秸秆覆盖下盐渍土壤水、热、盐耦合运移模拟第24-25页
    1.4 技术路线第25-26页
2 试验区概况与试验设计第26-34页
    2.1 试验区概况第26页
    2.2 试验设计第26-34页
        2.2.1 全程覆盖试验第26-28页
            2.2.1.1 覆盖后秋浇冻融试验第26-28页
            2.2.1.2 翌年玉米生育期覆盖试验第28页
        2.2.2 向日葵生育期覆盖试验第28-30页
            2.2.2.1 试验设计第28页
            2.2.2.2 数据测定第28-30页
        2.2.3 供试土壤基本条件第30-33页
        2.2.4 数据分析第33-34页
3 覆盖秋浇后盐渍土壤冻融特性及水热盐运移规律研究第34-56页
    3.1 冻融期气温及地下水位变化第34-36页
        3.1.1 冻融期气温日变化第34页
        3.1.2 冻融期内地下水位及电导率变化第34-36页
    3.2 地面覆盖对季节性冻融土壤温度的影响第36-40页
    3.3 覆盖对盐渍土壤冻融特性的影响分析第40-47页
        3.3.1 地温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关系第40-41页
        3.3.2 不同处理的冻融过程第41-42页
        3.3.3 土壤冻结深度对气温负积温的响应关系第42-47页
        3.3.4 小结第47页
    3.4 冻融期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第47-49页
    3.5 冻融期土壤盐分时空变化第49-52页
        3.5.1 冻融期土壤盐分时空变化分析第49-51页
        3.5.2 讨论及结论第51-52页
    3.6 冻融期内水-热-盐耦合迁移分析第52-54页
    3.7 结论第54-56页
4 翌年土壤环境及春玉米生长发育对覆盖后秋浇的响应关系第56-82页
    4.1 覆盖秋浇灌水效果分析第56-62页
        4.1.1 不同覆盖对玉米播期土壤墒情的影响第56-58页
        4.1.2 翌年玉米播期土壤剖面盐分分布第58-60页
        4.1.3 覆盖秋浇对玉米播期地温的影响第60-61页
        4.1.4 讨论与结论第61-62页
    4.2 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第62-63页
        4.2.1 生育期内地下水位及降雨量变化第62页
        4.2.2 生育期内土壤储水量变化第62-63页
        4.2.3 小结第63页
    4.3 不同地面覆盖处理的盐分动态变化第63-64页
        4.3.1 生育期内土壤含盐量变化第63-64页
        4.3.2 小结第64页
    4.4 不同地面覆盖处理的温度效应第64-68页
        4.4.1 不同覆盖对玉米生育进程的影响第64-65页
        4.4.2 春玉米不同生育期地积温分析第65-68页
        4.4.3 小结第68页
    4.5 覆盖秋浇后对翌年春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第68-71页
        4.5.1 翌年玉米出苗对覆盖秋浇的响应关系第68-69页
        4.5.2 不同覆盖对春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第69-70页
        4.5.3 不同覆盖对春玉米产量和经济系数的影响第70-71页
        4.5.4 小结第71页
    4.6 覆盖秋浇后不同覆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第71-80页
        4.6.1 研究目的第71-72页
        4.6.2 取样及测定第72页
        4.6.3 对土壤全效养分的影响第72-75页
        4.6.4 对土壤速效养分分布的影响第75-78页
        4.6.5 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第78-79页
        4.6.6 小结第79-80页
    4.7 讨论与结论第80-82页
5 覆盖对盐渍化耕地水土环境的影响第82-106页
    5.1 向日葵生育期内降雨量及地下水位第82页
    5.2 覆盖对农田土壤容重的影响第82-84页
    5.3 覆盖对盐渍土壤垂直入渗规律的影响第84-89页
        5.3.1 入渗试验方法及试验条件第84-85页
        5.3.2 入渗特性及机理分析第85-87页
        5.3.3 覆盖下入渗模型的选择与构建第87-89页
        5.3.4 结论第89页
    5.4 不同覆盖对盐渍化耕地棵间蒸发的影响第89-92页
        5.4.1 土壤日蒸发速率变化第89-91页
        5.4.2 土壤累积蒸发量变化第91-92页
        5.4.3 讨论与结论第92页
    5.5 覆盖对盐渍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第92-95页
        5.5.1 不同降水年度土壤储水量变化第92-95页
        5.5.2 讨论与结论第95页
    5.6 不同覆盖下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第95-101页
        5.6.1 轻度含盐土壤不同覆盖处理抑盐效果分析第95-98页
        5.6.2 中度含盐土壤不同覆盖处理抑盐效果分析第98-100页
        5.6.3 讨论与结论第100-101页
    5.7 不同覆盖对盐渍化耕地土壤养分的影响第101-104页
        5.7.1 不同覆盖对耕层土壤养分的影响第101-103页
        5.7.2 讨论与结论第103-104页
    5.8 小结第104-106页
6 不同覆盖方式对向日葵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第106-120页
    6.1 数据测定及计算第106页
    6.2 不同覆盖对向日葵光合特性的影响第106-113页
        6.2.1 不同覆盖对向日葵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第106-108页
        6.2.2 不同覆盖对向日葵蒸腾速率日变化的影响第108-110页
        6.2.3 不同覆盖对向日葵气孔导度日变化的影响第110-111页
        6.2.4 不同覆盖对向日葵胞间CO_2浓度的影响第111-112页
        6.2.5 讨论与结论第112-113页
    6.3 不同覆盖对向日葵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113-116页
        6.3.1 不同覆盖对向日葵产量的影响第113-114页
        6.3.2 水分利用效率第114-116页
    6.4 经济效益分析第116-118页
    6.5 讨论与结论第118-120页
7 秸秆覆盖下冻融土壤水、热、盐耦合运移模拟第120-136页
    7.1 SHAW模型简介及研究进展第120-123页
        7.1.1 研究进展第120页
        7.1.2 SHAW模型的输入信息第120-121页
        7.1.3 SHAW模型关于残积层的说明第121-123页
    7.2 SHAW模型的率定与检验第123-133页
        7.2.1 参数的率定第123-127页
        7.2.2 模型的检验第127-133页
    7.3 冻融期土壤蒸发的模拟第133-134页
    7.4 秸秆层能量传输模拟第134-135页
    7.5 讨论与结论第135-136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36-140页
    8.1 结论第136-138页
        8.1.1 全程覆盖试验第136-137页
        8.1.2 向日葵生育期覆盖试验第137-138页
        8.1.3 秸秆覆盖下冻融期水热盐运移模拟第138页
        8.1.4 盐渍化地农业高效利用技术模式的建立第138页
    8.2 主要创新点第138-139页
    8.3 展望第139-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50页
作者简介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Meta分析的企业社会资本对组织创新影响研究
下一篇:2012级与2016级北外高翻硕士口译学习动机的差异性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