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合同诉讼规则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对象界定 | 第8-11页 |
1.1.1 概念 | 第8-10页 |
1.1.2 特点 | 第10-11页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3.1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研究现状评析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1 规范分析 | 第15页 |
1.4.2 实证分析 | 第15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1.6 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第2章 行政合同诉讼性质确认 | 第17-21页 |
2.1 行政合同诉讼性质之争 | 第17-19页 |
2.2 制度容许 | 第19-21页 |
第3章 行政合同诉讼的现状与困境 | 第21-25页 |
3.1 现状与困境 | 第21-24页 |
3.1.1 识别标准不统一 | 第21-22页 |
3.1.2 审查方式和法律适用规则有待明确 | 第22页 |
3.1.3 举证责任分配有失合理 | 第22-23页 |
3.1.4 行政机关法律救济途径缺失 | 第23-24页 |
3.2 原因分析及经验总结 | 第24-25页 |
第4章 行政合同诉讼规则的完善 | 第25-34页 |
4.1 识别标准的统一与列举 | 第25-28页 |
4.2 法律适用规则的再调整 | 第28-30页 |
4.3 举证责任的重新分配 | 第30-31页 |
4.4 行政机关非诉救济途径的确定 | 第31-34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