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教育学史、教育思想史论文

布鲁纳《教育过程》在中国大陆的传播及影响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7页
    一、问题缘起第9-10页
    二、文献综述第10-15页
    三、研究意义第15-16页
    四、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一章 布鲁纳《教育过程》在中国大陆的传播背景第17-26页
    一、布鲁纳《教育过程》的形成背景第17-20页
        (一)结构主义的流行第17-18页
        (二)美国现实文化背景第18-20页
    二、布鲁纳《教育过程》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一)结构的重要性第20页
        (二)学习准备第20-21页
        (三)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第21页
        (四)学习动机第21页
        (五)教学辅助工具第21页
    三、中国大陆的传播契机第21-26页
        (一)中国教育改革需求第21-23页
        (二)中国学术奠基土壤第23-26页
第二章 布鲁纳《教育过程》在中国大陆的传播过程第26-42页
    一、少数人士引荐阶段(1963‐1978 年)第26-31页
        (一)曹孚与《美国“教育改革”剖视》(1963)第26-28页
        (二)“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室”与《教育过程》中译本(1973)第28-30页
        (三)刘佛年与《外国教育发展史资料(近现代部分)》(1976)第30-31页
    二、理论界广泛传播阶段(1978‐2001 年)第31-36页
        (一)布鲁纳原著的陆续发行第31-33页
        (二)学术界的踊跃探讨第33-36页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传播热潮(2001 至今)第36-42页
        (一)研究论著情况统计分析第36-39页
        (二)实践应用情况统计分析第39-42页
第三章 布鲁纳《教育过程》在中国大陆的影响第42-50页
    一、促进课程改革规范化第42-45页
        (一)课程改革的恢复与起步工作第42-44页
        (二)新课程改革下的“研究性学习”第44-45页
    二、“发现法”成为教学改革核心理念第45-47页
        (一)尝试教学法第45-46页
        (二)探究式学习法第46-47页
    三、促进基础教育教材改革的科学化第47-50页
        (一)马芯兰的教材结构改革实验第47-48页
        (二)新基础教育教材改革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7页
后记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承与教化--成人礼中的教育性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联合稀疏表示的高光谱图像解混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