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6-8页 |
1.1 “NPL+V+着/了+NP”句式的定义及研究范围 | 第6页 |
1.2 现代汉语“NPL+V+着/了+NP”句式的研究意义 | 第6-7页 |
1.3 “NPL+V+着/了+NP”句式的研究理论及方法 | 第7页 |
1.4 语料来源 | 第7-8页 |
第二章 “NPL+V+着/了+NP”句式研究综述 | 第8-14页 |
2.1 引论 | 第8页 |
2.2 “NPL+V+着/了+NP”句式的分类研究 | 第8-9页 |
2.3 存在句中段“V+着/了”的研究 | 第9-11页 |
2.4 语法化及句式意义研究 | 第11-12页 |
2.4.1 语法化问题 | 第11-12页 |
2.4.2 句式意义分析 | 第12页 |
2.5 语篇中的表现形式 | 第12-13页 |
2.6 小结 | 第13-14页 |
第三章 事件分类下的“NPL+V+着/了+NP”存在句 | 第14-27页 |
3.1 引言 | 第14-17页 |
3.2 “V着/了”存在句的事件分类 | 第17-22页 |
3.2.1 结果事件 | 第17-19页 |
3.2.2 完成事件 | 第19-20页 |
3.2.3 性状事件 | 第20-21页 |
3.2.4 活动事件 | 第21-22页 |
3.3 “NPL+V+着/了+NP”句式的承继联接和句式意义的实现 | 第22-24页 |
3.4 “着”、“了”替换问题及原因探析 | 第24-26页 |
3.4.1 事件过程结构 | 第24页 |
3.4.2 存在句的描写性特征对句内成分的制约 | 第24-26页 |
3.4.3 宾补的性质 | 第26页 |
3.5 小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NPL+V+着+NP”句式意义分析 | 第27-35页 |
4.1 引论 | 第27页 |
4.2 “V+着”存在句与“在+V”句式的比较 | 第27-31页 |
4.2.1 片段性 | 第27-29页 |
4.2.2 匀质不间断性 | 第29页 |
4.2.3 强调性 | 第29-31页 |
4.3 “NPL+V+着+NP”的句式意义 | 第31页 |
4.4 句式系统内的描写性等级 | 第31-33页 |
4.5 小结 | 第33-35页 |
第五章 “NPL+V+着/了+NP”句式的演变路径 | 第35-43页 |
5.1 各类存在句式的分布情况 | 第35-36页 |
5.2 “NPL+V+着+NP”句式的演变 | 第36-39页 |
5.3 “NPL+V+了+NP”向主观判断句演变 | 第39-41页 |
5.3.1 “了”的语法意义 | 第41页 |
5.3.2 句式系统内的调整与分工 | 第41页 |
5.4 小结 | 第41-43页 |
第六章 “NPL+V+着/了+NP”句式的篇章分析 | 第43-48页 |
6.1 引言 | 第43页 |
6.2 存在句的空间层次关系 | 第43-45页 |
6.2.1 前后相续 | 第44页 |
6.2.2 引出后文话题 | 第44-45页 |
6.2.3 并列推进 | 第45页 |
6.2.4 复杂形式 | 第45页 |
6.3 篇章中存在句的“着”、“了”出现环境 | 第45-47页 |
6.4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48-50页 |
注释 | 第50-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