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行政诉讼法论文

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制度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1页
        1.2.1 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现状评述第11页
    1.3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4 研究框架第12页
    1.5 创新与不足第12-13页
第2章 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制度的现实考量与规范依据第13-20页
    2.1 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制度的现实考量第13-16页
    2.2 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制度的规范依据第16-18页
    2.3 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的认定标准第18-20页
第3章 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制度的理论探讨第20-25页
    3.1 行政复议的性质第20-22页
    3.2 行政复议的功能定位第22-24页
    3.3 行政复议维持决定与原行政行为的关系第24-25页
第4章 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制度的实践困境第25-31页
    4.1 行政复议机关方面第25-28页
        4.1.1 应诉压力加大第25-26页
        4.1.2 可能不作为或乱作为第26-27页
        4.1.3 审查标准与法院趋同第27-28页
    4.2 司法审判方面第28-31页
        4.2.1 界定标准不全面第28页
        4.2.2 审查重点不明确第28-29页
        4.2.3 级别管辖有冲突第29页
        4.2.4 举证责任分配不合理第29-30页
        4.2.5 起诉期限衔接不畅第30页
        4.2.6 裁判方式不完善第30-31页
第5章 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制度的完善建议第31-38页
    5.1 完善行政复议相关制度第31-32页
        5.1.1 增加办案人员,积极应诉第31页
        5.1.2 建立行政复议监督问责机制第31-32页
        5.1.3 建立适用自身的审查标准第32页
    5.2 出台配套司法解释第32-38页
        5.3.1 完善复议维持行为与改变行为的界定标准第32-33页
        5.3.2 统一审查原行政行为与复议行为的合法性第33-34页
        5.3.3 统一以复议机关的级别来确定法院管辖第34-35页
        5.3.4 合理配置原行政机关与复议机关的举证责任第35页
        5.3.5 适用经过复议后的15日起诉期限第35-36页
        5.3.6 区别适用裁判方式第36-38页
第6章 结语第38-40页
    6.1 结论第38-39页
    6.2 展望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42-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行动研究--以博罗县L学校为例
下一篇:上证50ETF期权定价研究--基于多资产蒙特卡罗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