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3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1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APA概述 | 第13-21页 |
2.1 APA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2.1.1 教学代理 | 第13页 |
2.1.2 APA | 第13页 |
2.1.3 智能教学代理 | 第13-14页 |
2.2 APA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2.2.1 社会认知理论 | 第14页 |
2.2.2 认知负荷理论 | 第14-15页 |
2.2.3 相似吸引理论 | 第15页 |
2.3 APA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2.3.1 APA设计与开发研究 | 第15-16页 |
2.3.2 APA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影响研究 | 第16-17页 |
2.3.3 APA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 | 第17-18页 |
2.3.4 APA人物角色效应研究 | 第18-19页 |
2.3.5 APA传递视觉信号的效果研究 | 第19-21页 |
第3章 实验一:箭头和APA视觉信号指示作用的对比研究 | 第21-30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1页 |
3.3 实验过程 | 第21-26页 |
3.3.1 被试 | 第21页 |
3.3.2 实验材料 | 第21-25页 |
3.3.3 实验设计及实施程序 | 第25-26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26-29页 |
3.4.1 箭头和APA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 第26-27页 |
3.4.2 箭头和APA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 第27-29页 |
3.5 分析与讨论 | 第29-30页 |
第4章 实验二:APA形象与学习者偏好匹配程度的影响研究 | 第30-37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30页 |
4.3 实验过程 | 第30-33页 |
4.3.1 被试 | 第30页 |
4.3.2 实验材料 | 第30-32页 |
4.3.3 实验设计及实施程序 | 第32-33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33-35页 |
4.4.1 APA形象与学习者偏好匹配程度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 第34页 |
4.4.2 APA形象与学习者偏好匹配程度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4.5 分析与讨论 | 第35-37页 |
第5章 实验三:学习者成绩和态度的变化研究 | 第37-41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37页 |
5.2 研究假设 | 第37页 |
5.3 实验过程 | 第37-38页 |
5.3.1 被试 | 第37页 |
5.3.2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5.3.3 实验设计及实施程序 | 第38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38-39页 |
5.4.1 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学习者学习成绩的变化 | 第38-39页 |
5.4.2 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学习者态度评价的变化 | 第39页 |
5.5 分析与讨论 | 第39-41页 |
第6章 结语 | 第41-4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1-42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附录 | 第4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