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黔东南州产品质量的政府责任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9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1-14页
        1.2.1 产品质量的政府监管第11-13页
        1.2.2 欠发达地区产品的质量发展第13-14页
    1.3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内容第14-16页
        1.3.1 研究的思路第14页
        1.3.2 研究的方法第14-15页
        1.3.3 研究的内容第15-16页
    1.4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第16-18页
        1.4.1 研究的创新第16页
        1.4.2 研究的不足第16-18页
第2章 产品质量政府责任的基础概念和理论阐述第18-25页
    2.1 产品质量政府责任的基础概念第18-21页
        2.1.1 质量第18-19页
        2.1.2 产品质量第19-20页
        2.1.3 政府责任第20页
        2.1.4 欠发达地区第20-21页
    2.2 产品质量政府责任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1-25页
        2.2.1 宏观质量管理理论第21-23页
        2.2.2 公共选择理论第23-25页
第3章 黔东南州产品质量的政府责任内容的研究第25-38页
    3.1 产品质量安全监督责任的内容研究第25-30页
        3.1.1 消费者对合格品的判定第25-26页
        3.1.2 欠发达地区产品生产者生产低质品的行为选择研究第26-27页
        3.1.3 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隐蔽性第27页
        3.1.4 法律对产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规定第27-29页
        3.1.5 合格品的技术判定与产品的执行标准第29-30页
    3.2 产品质量发展管理责任的内容研究第30-38页
        3.2.1 质量发展管理是对质量安全监督的补充和深化第30-31页
        3.2.2 产品质量与产品效用的关系分析第31-32页
        3.2.3 欠发达地区更需要政府的产品质量发展管理第32-33页
        3.2.4 黔东南地方政府产品质量发展管理责任的内容第33-38页
第4章 黔东南州产品质量政府履行责任的现状第38-47页
    4.1 黔东南州生产制造类企业和产品的现状第38-40页
        4.1.1 生产制造类企业概况第38页
        4.1.2 黔东南州地方产品的竞争力分析第38-40页
    4.2 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的现状第40-43页
        4.2.1 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的基本情况第40-42页
        4.2.2 产品质量监督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第42-43页
    4.3 产品质量发展管理的现状第43-47页
        4.3.1 名牌产品创建第43-44页
        4.3.2 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第44页
        4.3.3 标准化工作第44页
        4.3.4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第44-45页
        4.3.5 食品加工小作坊整治第45-46页
        4.3.6 认证认可工作第46页
        4.3.7 检验检测平台建设第46-47页
第5章 黔东南州地方政府履行产品质量责任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7-55页
    5.1 产品质量安全监督责任履行的问题第47-48页
        5.1.1 产品质量的立法滞后于产品质量监督的实际第47页
        5.1.2 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第47-48页
        5.1.3 产品质量技术监督倾向于运动性第48页
        5.1.4 对生产者的监督范围不足第48页
    5.2 产品质量发展管理责任履行的问题第48-51页
        5.2.1 产品质量信息共享不够通畅第48-49页
        5.2.2 监督工作的对外开放度不够第49页
        5.2.3 产品质量宣传活动走形式第49-50页
        5.2.4 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滞后第50页
        5.2.5 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的能力建设不足第50-51页
    5.3 履责问题的原因分析第51-52页
        5.3.1 政府面对多目标任务的选择第51页
        5.3.2 部门内部面对多目标任务的选择第51-52页
        5.3.3 产品质量发展管理责任未能清晰界定第52页
        5.3.4 产品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的考核指标难以量化第52页
    5.4 履责问题的根源探究第52-55页
        5.4.1 个人的选择构成政府的选择第52-53页
        5.4.2 个人存在利益最大化的追逐动机第53-54页
        5.4.3 政府能力的有限性第54页
        5.4.4 政治代理中的信息不对称第54-55页
第6章 完善黔东南州产品质量政府责任履行的建议第55-62页
    6.1 国家层面完善产品质量监管法治建设的建议第55-56页
        6.1.1 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的法律法规第55页
        6.1.2 完善产品质量发展管理责任内容的界定第55-56页
    6.2 省级层面完善工作考核设计的建议第56-57页
        6.2.1 建立以产品质量发展为核心的考核制度第56-57页
        6.2.2 改变现有的质量工作考核机制第57页
    6.3 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的建议第57-58页
        6.3.1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实施市场化运作第57页
        6.3.2 改变传统的抽样和后处理方式第57-58页
    6.4 完善产品质量发展管理的建议第58-62页
        6.4.1 加大基层监管人员的能力建设工作第58页
        6.4.2 加大对重点产品的摸查和帮扶第58-59页
        6.4.3 加大质量文化氛围的构建第59-60页
        6.4.4 积极夯实质量安全的基础第60页
        6.4.5 完善产品质量奖励政策第60-62页
第7章 结论和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自我效能感和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回汉杂居区回族中小学生领悟外群体态度、民族认同与跨民族交往意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