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3.1 国内有关土地托管的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2 国内有关粮食生产效率的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3.3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1.3.4 文献评述 | 第18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20页 |
1.6 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20-22页 |
1.6.1 主要创新 | 第20-21页 |
1.6.2 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2.2.1 劳动力转移理论 | 第23页 |
2.2.2 规模经济理论 | 第23页 |
2.2.3 效率理论 | 第23-24页 |
2.3 理论假设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6-35页 |
3.1 数据来源及问卷设计 | 第26页 |
3.1.1 数据来源说明 | 第26页 |
3.1.2 问卷设计 | 第26页 |
3.2 样本的特征描述 | 第26-33页 |
3.2.1 农户个体特征 | 第26-27页 |
3.2.2 农户家庭特征 | 第27-28页 |
3.2.3 各地区玉米生产特征 | 第28-30页 |
3.2.4 农户托管特征 | 第30-32页 |
3.2.5 农机合作社特征 | 第32-33页 |
3.3 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土地托管模式下玉米生产效率的测度 | 第35-43页 |
4.1 DEA模型与指标说明 | 第35-36页 |
4.1.1 模型说明 | 第35-36页 |
4.1.2 指标说明 | 第36页 |
4.2 以总收入为产出项对玉米生产效率的测度 | 第36-39页 |
4.2.1 按地区划分维度的玉米生产效率 | 第36-37页 |
4.2.2 按土地规模划分维度的玉米生产效率 | 第37-38页 |
4.2.3 按托管方式划分维度的玉米生产效率 | 第38页 |
4.2.4 按家庭农业劳动力划分维度的玉米生产效率 | 第38-39页 |
4.2.5 玉米生产投入要素分配调整量 | 第39页 |
4.3 以总产量为产出项对玉米生产效率的测度 | 第39-42页 |
4.3.1 按地区划分维度的玉米生产效率 | 第39-40页 |
4.3.2 按土地规模划分维度的玉米生产效率 | 第40-41页 |
4.3.3 按托管方式划分维度的玉米生产效率 | 第41页 |
4.3.4 按家庭农业劳动力划分维度的玉米生产效率 | 第41-42页 |
4.3.5 玉米生产投入要素分配调整量 | 第42页 |
4.4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土地托管对玉米生产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3-50页 |
5.1 模型设定 | 第43页 |
5.2 研究假说 | 第43-44页 |
5.3 变量选取 | 第44-45页 |
5.4 模型估计与分析 | 第45-48页 |
5.4.1 回归模型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45-46页 |
5.4.2 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5.5 小结 | 第48-50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50-52页 |
6.1 结论 | 第50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