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玉米冷响应基因ZmCyp40的功能分析及遗传转化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写词第9-13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3-23页
    1.1 低温胁迫第13-18页
        1.1.1 细胞变化第13-14页
        1.1.2 冷相关基因表达第14页
        1.1.3 植物激素第14-17页
        1.1.4 光呼吸第17-18页
    1.2 低温胁迫对玉米的影响第18页
    1.3 Cyp40的研究进展第18-20页
    1.4 玉米遗传转化研究进展第20-22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2-23页
第2章 ZmCyp40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第23-3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3-29页
        2.1.1 菌种与载体第23-24页
        2.1.2 试剂第24页
        2.1.3 试剂及培养基的配制第24页
        2.1.4 仪器第24页
        2.1.5 植物材料第24页
        2.1.6 ZmCyp40引物设计与合成第24-25页
        2.1.7 玉米自交系W9816的RNA的提取第25页
        2.1.8 RNA的反转录第25-26页
        2.1.9 ZmCyp40克隆第26页
        2.1.10 ZmCyp40回收与连接第26-27页
        2.1.11 ZmCyp40重组质粒的转化与检测第27-28页
        2.1.12 ZmCyp40测序第28页
        2.1.13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8页
        2.1.14 qRT-PCR分析第28-29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9-38页
        2.2.1 玉米W9816的RNA提取第29-30页
        2.2.2 ZmCyp40基因的克隆第30-32页
        2.2.3 ZmCyp40蛋白的结构特性第32-33页
        2.2.4 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第33-35页
        2.2.5 ZmCyp40的表达分析第35-37页
        2.2.6 讨论第37页
        2.2.7 结论第37-38页
第3章 ZmCyp40基因的表达载体构建与功能分析第38-51页
    3.1 材料第38-40页
        3.1.1 菌体、载体第38-39页
        3.1.2 试剂第39页
        3.1.3 仪器第39页
        3.1.4 试剂及培养基的配制第39页
        3.1.5 植物材料第39-40页
    3.2 实验方法第40-44页
        3.2.1 ZmCyp40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0-41页
        3.2.2 转化拟南芥的研究第41-44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4-49页
        3.3.1 ZmCyp40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4-45页
        3.3.2 拟南芥突变体纯合性的检测第45页
        3.3.3 转基因拟南芥筛选第45-46页
        3.3.4 转基因拟南芥表型分析第46-48页
        3.3.5 转基因拟南芥生理指标检测分析第48-49页
    3.4 讨论第49-50页
    3.5 结论第50-51页
第4章 ZmCyp40基因的玉米遗传转化研究第51-62页
    4.1 材料第51-52页
        4.1.1 植物材料第51页
        4.1.2 试剂第51页
        4.1.3 仪器第51页
        4.1.4 试剂及培养基的配制第51-52页
    4.2 实验方法第52-54页
        4.2.1 农杆菌介导法第52-53页
        4.2.2 玉米遗传转化第53页
        4.2.3 转基因材料的筛选与检测第53-54页
        4.2.4 转基因玉米的炼苗和移栽第54页
        4.2.5 玉米遗传转化体系优化第54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4-60页
        4.3.1 ZmCyp40的表达载体构建第54页
        4.3.2 ZmCyp40基因的玉米遗传转化第54-56页
        4.3.3 ZmCyp40转化植株的PCR检测第56-57页
        4.3.4 ZmCyp40阳性植株的移栽与收获第57-58页
        4.3.5 ZmCyp40阳性植株的qRT-PCR分析第58-59页
        4.3.6 玉米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第59-60页
    4.4 讨论第60页
    4.5 结论第60-62页
第5章 全文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76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冰锐和锐澳的品牌绩效比较研究--基于营销传播组合的影响
下一篇:动态视觉敏感器闭环激励源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