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钛副族(ⅣB族)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

中空纳米结构TiO2的制备及基于实验和参数化的光电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36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纳米二氧化钛简介第13-18页
        1.2.1 二氧化钛的晶体结构第13-15页
        1.2.2 二氧化钛的表面结构研究第15-18页
    1.3 二氧化钛的制备工艺第18-20页
        1.3.1 液相合成法第18-19页
        1.3.2 气相合成法第19-20页
    1.4 二氧化钛应用第20-22页
        1.4.1 废水处理第20页
        1.4.2 N_2和CO_2的光催化还原第20-21页
        1.4.3 空气净化第21页
        1.4.4 光催化制备氢气第21-22页
        1.4.5 其他第22页
    1.5 二氧化钛锂电池第22-27页
        1.5.1 二氧化钛锂电池概述第22-23页
        1.5.2 二氧化钛锂离子电池原理第23-27页
    1.6 二氧化钛的光催化作用第27-32页
        1.6.1 二氧化钛光催化概述第27-29页
        1.6.2 二氧化钛光催化原理第29-32页
    1.7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第32-36页
        1.7.1 研究目的第32-33页
        1.7.2 主要研究内容第33-36页
第2章 实验及测试部分第36-44页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36-37页
        2.1.1 实验药品第36-37页
        2.1.2 实验仪器第37页
    2.2 实验样品的表征第37-40页
        2.2.1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38页
        2.2.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8页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8-39页
        2.2.4 氮吸脱附(BET)第39页
        2.2.5 能谱仪(EDS)第39-40页
    2.3 光催化性能测试第40页
    2.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0-44页
        2.4.1 电极的制备和电池的组装第40-41页
        2.4.2 充放电测试第41页
        2.4.3 循环伏安特性测试第41-42页
        2.4.4 交流阻抗测试第42-44页
第3章 单斜晶TiO_2-B纳米空心球的制备及在锂电池中的应用第44-62页
    3.1 实验部分第44-45页
        3.1.1 材料的合成第44-45页
        3.1.2 材料的特性第45页
        3.1.3 材料的电性能测试第45页
    3.2 单斜晶TiO_2-B的理论计算分析第45-49页
        3.2.1 基本理论方法第45-46页
        3.2.2 晶体参数建立第46-47页
        3.2.3 晶体结构第一性原理分析第47-49页
    3.3 介孔形成基本理论及TiO_2-B空心球形成机制第49-53页
        3.3.1 介孔形成基本理论第49-50页
        3.3.2 TiO_2-B空心球形成机制第50-53页
    3.4 TiO_2-B的材料表征第53-54页
    3.5 TiO_2-B的电化学表征第54-59页
    3.6 本章结论第59-62页
第4章 对纳米二氧化钛形成机制的探究第62-74页
    4.1 引言第62-63页
    4.2 实验第63-64页
        4.2.1 材料合成第63-64页
        4.2.2 材料的表征及电化学测量第64页
    4.3 水热反应中锐钛矿的形成机理第64-71页
        4.3.1 对锐钛矿形成机理的探究第64-67页
        4.3.2 对二氧化钛介孔形成的探究第67-71页
    4.4 本章结论第71-74页
第5章 基于掺杂理论和实验的二氧化钛光性能函数化的建立第74-84页
    5.1 掺杂铁钴镍三种元素对二氧化钛光性能的影响第74-79页
        5.1.1 掺杂铁钴镍三种元素对二氧化钛光性能的理论分析第74页
        5.1.2 掺杂三种元素对二氧化钛光性能的等级模型建立第74-79页
    5.2 掺杂第一过渡金属对二氧化钛光催化等级模型的建立第79-81页
    5.3 本章结论第81-84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84-88页
    6.1 总结第84-85页
    6.2 展望第85-88页
参考文献第88-98页
附录第98-101页
硕士期间科研情况及发表论文说明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教练胜任素质对教练行为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舰载多目视觉空中运动目标跟踪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