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免疫分析和生物传感器 | 第11-16页 |
1.2.1 免疫分析基本原理 | 第11-12页 |
1.2.2 抗原抗体反应和纳米抗体简述 | 第12-14页 |
1.2.3 光电生物传感器 | 第14-15页 |
1.2.4 荧光免疫传感器 | 第15-16页 |
1.3 几种功能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1.3.1 氧化锌材料 | 第16-17页 |
1.3.2 石墨烯材料 | 第17-18页 |
1.3.3 量子点 | 第18页 |
1.4 农药免疫传感器 | 第18-21页 |
1.4.1 半抗原和人工抗原的设计原则 | 第19-20页 |
1.4.2 人工抗原载体的选择和偶联方法 | 第20页 |
1.4.3 抗体的制备 | 第20-21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基于氧化锌纳米复合物的光电化学免疫传感界面的构建及其在DNPK-A蛋白上的超灵敏检测应用 | 第23-37页 |
2.1 前言 | 第23-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7页 |
2.2.1 化学试剂和耗材 | 第25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2.3 两步法于FTO上制备氧化锌纳米棒阵列 | 第26页 |
2.2.4 FTO/ZnO/CdS:Mn~(2+)/CS/APTES/GA/Nb/BSA生物探针的制备 | 第26页 |
2.2.5 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构建 | 第26-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6页 |
2.3.1 ZnO纳米棒阵列及ZnO/CdS:Mn~(2+)/CS/Nbs/BSA复合电极的形貌分析与表征 | 第27-29页 |
2.3.2 FTO/ZnO/CdS:Mn~(2+)/CS/APTES/GA/Nb/BSA/NDPK-A电极的光电性质 | 第29-30页 |
2.3.3 电极条件优化 | 第30-32页 |
2.3.4 PEC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及NDPK-A的检测 | 第32-34页 |
2.3.5 PEC免疫传感器的稳定性、特异性和重现性 | 第34-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铁掺杂的新型聚合物/石墨烯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免疫荧光竞争法检测转基因植物标志物上的应用 | 第37-56页 |
3.1 前言 | 第37-3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8-41页 |
3.2.1 化学试剂和耗材 | 第38-39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9-40页 |
3.2.3 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 | 第40页 |
3.2.4 聚合物修饰石墨烯-二维分子刷(GO/PAM)的合成: | 第40页 |
3.2.5 Fe@RGO/PAH的制备 | 第40-41页 |
3.2.6 抗体的固定和抗原的量子点标记 | 第41页 |
3.2.7 竞争免疫荧光传感器的构建以及对CP4-EPSPS蛋白的检测 | 第41页 |
3.2.8 实际样品分析 | 第4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1-55页 |
3.3.1 材料的形貌及结构表征 | 第41-47页 |
3.3.2 Fe@RGO/PAH纳米复合物的性质及竞争免疫传感方法的原理性验证 | 第47-50页 |
3.3.3 免疫传感器的条件优化 | 第50-51页 |
3.3.4 CP4-EPSPS的定量测定和实际样品分析 | 第51-53页 |
3.3.5 传感器的稳定性、重现性及选择性 | 第53-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农药小分子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其抗体的制备 | 第56-76页 |
4.1 前言 | 第56-5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8-66页 |
4.2.1 化学试剂和耗材 | 第58-59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9页 |
4.2.3 十氯酮人工抗原的设计路线与合成 | 第59-60页 |
4.2.4 倍硫磷农药人工抗原的设计路线 | 第60-61页 |
4.2.5 倍硫磷半抗原Hapten 1的合成 | 第61-62页 |
4.2.6 倍硫磷半抗原Hapten2的合成 | 第62页 |
4.2.7 倍硫磷农药人工抗原的合成 | 第62-63页 |
4.2.8 十氯酮和倍硫磷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路线 | 第63页 |
4.2.9 十氯酮和倍硫磷人工抗原进行动物免疫 | 第63页 |
4.2.10 十氯酮和倍硫磷小鼠抗血清的效价检测与筛选 | 第63-64页 |
4.2.11 十氯酮和倍硫磷小鼠抗血清的细胞融合 | 第64-65页 |
4.2.12 十氯酮和倍硫磷小鼠抗血清的细胞融合筛选及亚克隆 | 第65页 |
4.2.13 十氯酮和倍硫磷单克隆抗体的纯化和抗体的鉴定 | 第65-6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6-75页 |
4.3.1 十氯酮半工抗原的结构鉴定 | 第66-67页 |
4.3.2 十氯酮抗原免疫小鼠所得抗血清的效价检测 | 第67-68页 |
4.3.3 十氯酮小鼠抗血清的细胞融合筛选、亚克隆结果 | 第68-69页 |
4.3.4 十氯酮单克隆抗体的纯化和抗体效价的鉴定 | 第69-70页 |
4.3.5 倍硫磷人工抗原的结构鉴定 | 第70-72页 |
4.3.6 倍硫磷抗原免疫小鼠所得抗血清的效价检测 | 第72页 |
4.3.7 倍硫磷小鼠抗血清的细胞融合筛选、亚克隆结果 | 第72-74页 |
4.3.8 倍硫磷单克隆抗体的纯化和抗体效价的鉴定 | 第74-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9页 |
5.1 总结 | 第76-77页 |
5.2 后续工作和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8页 |
作者简介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