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红外光超敏响应的高分子纳米药物载体的构建及其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3页
    1.1 肿瘤的危害性以及化疗的局限性第15-16页
    1.2 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先进性第16-18页
    1.3 响应性纳米载体药物第18-20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20-23页
第二章 玻璃态和粘流态疏水内核纳米体系的构建及表征第23-39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实验部分第23-30页
        2.2.1 试剂与原料第23-25页
        2.2.2 磷酸酯单体HEP的合成第25-26页
        2.2.3 均聚物PHEP和PLA的合成第26页
        2.2.4 两亲性嵌段聚合物PEG-b-PHEP和PEG-b-PLA的合成第26-27页
        2.2.5 表征聚合物第27-28页
        2.2.6 差式扫描量热仪检测PHEP和P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第28页
        2.2.7 载药纳米颗粒的制备第28页
        2.2.8 粒度仪检测载药纳米颗粒的尺寸及稳定性第28-29页
        2.2.9 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载药纳米颗粒的吸收光谱第29页
        2.2.10 热红外相机检测载药纳米颗粒的光热效应第29页
        2.2.11 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载药纳米颗粒的超敏释放特性第29-30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0-37页
        2.3.1 成功合成均聚物PHEP第30-31页
        2.3.2 成功合成嵌段聚合物PEG-b-PHEP和PEG-b-PLA第31-32页
        2.3.3 PHEP和P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第32-33页
        2.3.4 载药纳米颗粒的制备和表征第33-34页
        2.3.5 载药纳米颗粒的稳定性第34-35页
        2.3.6 载药纳米颗粒超敏释放特性的研究第35-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探索微弱光热效应触发粘流态疏水内核超敏释放药物的机理第39-46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实验部分第39-41页
        3.2.1 试剂与原料第39页
        3.2.2 包载荧光素和IR780纳米颗粒的制备第39-40页
        3.2.3 检测载药纳米颗粒光照前后的凝胶渗透色谱第40页
        3.2.4 透射电镜检测载药纳米颗粒光照前后的形貌第40页
        3.2.5 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体外药物释放第40-41页
        3.2.6 TCSPC检测载药纳米颗粒光照前后的荧光寿命第41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1-45页
        3.3.1 对比载药纳米颗粒光照前后的凝胶渗透色谱第41-42页
        3.3.2 对比载药纳米颗粒光照前后的形貌第42-43页
        3.3.3 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第43-44页
        3.3.4 研究载药纳米颗粒内核的温度变化第44-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红外光超敏响应的粘流态纳米药物载体克服肿瘤耐药的研究第46-60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实验部分第46-51页
        4.2.1 试剂与原料第46页
        4.2.2 细胞培养第46页
        4.2.3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肿瘤细胞对DOX的摄取和外排第46-47页
        4.2.4 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内DOX的释放第47页
        4.2.5 激光扫描共聚焦观察DOX在肿瘤细胞中的共定位第47-48页
        4.2.6 MTT法检测载药纳米颗粒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第48页
        4.2.7 MTT法检测载药纳米颗粒对肿瘤细胞的光热毒性第48页
        4.2.8 动物来源及荷瘤动物模型的构建第48-49页
        4.2.9 纳米颗粒在肿瘤部位的富集第49页
        4.2.10 肿瘤生长抑制实验第49-50页
        4.2.11 肿瘤组织的免疫组化第50-51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1-59页
        4.3.1 纳米颗粒增强药物的胞内富集第51-52页
        4.3.2 粘流态疏水内核纳米载体在胞内快速释放药物第52-53页
        4.3.3 粘流态疏水内核纳米载体增强颗粒的细胞杀伤能力第53-54页
        4.3.4 载药纳米颗粒在特定光照条件下基本无光热毒性第54-55页
        4.3.5 纳米颗粒在肿瘤部位的富集第55-56页
        4.3.6 光热效应对肿瘤的生长基本没有抑制效应第56-57页
        4.3.7 载药纳米颗粒对肿瘤生长的抑制第57-58页
        4.3.8 肿瘤组织的免疫组化第58-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方公务员考录制度研究
下一篇:叶黄素补充对人体DNA损伤及抗氧化功能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