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路侧服务设施论文

电动汽车无线充放电站通信网络研究与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电动汽车无线充放电技术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其通信网络建设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3 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4 电动汽车车载智能终端研究现状第12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第12-14页
第二章 电动汽车充放电站服务器通信网络设计第14-22页
    2.1 电动汽车充放电站通信网络建设技术问题分析第14-15页
    2.2 无人值守充电桩通信网络设计第15-16页
    2.3 充放电站通信网络设计第16-17页
    2.4 充放电站服务器通信网络模块设计与运行测试第17-20页
        2.4.1 充放电区管理系统通信程序模块设计第17-18页
        2.4.2 充放电站服务器通信数据格式第18-19页
        2.4.3 充放电站服务器现场运行测试第19-20页
    2.5 本章小结第20-22页
第三章 基于网络通信的无线充电系统保护第22-38页
    3.1 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线圈保护设计及其GOOSE报文分析第22-23页
    3.2 车位智能终端通信接口电路第23-24页
    3.3 车位智能终端网络协议栈设计第24-34页
        3.3.1 继电保护报文数据链路层快速处理实现第24-28页
        3.3.2 车位智能终端网络协议栈程序设计第28-30页
        3.3.3 车位智能终端内存分配与协议栈接口设计第30-34页
        3.3.4 车位智能终端应对病毒感染与网络攻击措施第34页
    3.4 GOOSE报文实时性测试第34-37页
        3.4.1 时钟计算法、输出波形法测量GOOSE报文处理时间的原理第34-35页
        3.4.2 测试指标与结果第35-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车位智能终端充电控制第38-44页
    4.1 无线充电系统启动时过电流问题分析第38-39页
    4.2 无线充电系统启停模块程序设计第39-41页
    4.3 车位智能终端远程控制模块测试第41-43页
        4.3.1 无线充电系统启停模块功能测试第41页
        4.3.2 充电启停命令远程响应功能实时性稳定性测试环境与工具第41-42页
        4.3.3 充电启停命令接收测试指标与结果第42-43页
    4.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车位智能终端远程数据访问第44-50页
    5.1 车位智能终端历史充电数据存储第44-45页
    5.2 车位智能终端历史充电数据访问功能实现第45-49页
        5.2.1 无线充电系统历史充电数据格式第45-46页
        5.2.2 基于XML文件的充电历史数据传输第46-47页
        5.2.3 车位智能终端TCP协议实现第47-48页
        5.2.4 基于TCP协议的车位智能终端访问第48-49页
    5.3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六章 电动汽车车载智能终端数据传输系统第50-62页
    6.1 电动汽车车载智能终端数据传输系统硬件配置第50-53页
        6.1.1 车载智能终端数据传输系统硬件连接第50-51页
        6.1.2 车载智能终端数据传输系统通信模块配置与驱动程序开发第51-52页
        6.1.3 车载智能终端移动组网配置与通信功能测试第52-53页
    6.2 基于车载电池数据实时检测的充电线圈协同保护设计第53-60页
        6.2.1 充电线圈协同保护电气量测量第53-55页
        6.2.2 充电线圈协同保护信息传输设计第55-58页
        6.2.3 充电线圈协同保护电气量动作值整定计算第58-60页
    6.3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62-64页
    7.1 论文工作总结第62页
    7.2 不足与展望第62-64页
致谢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第70-72页
附录 SD卡FatFs存储系统驱动代码第72-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压氧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新生血管的研究
下一篇:“导学自主”模式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优化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