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生理参数监护仪的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2.2 远程多参数监护系统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社区医疗模式下的远程多参数监护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7-23页 |
2.1 系统总体构架 | 第17-18页 |
2.2 系统功能设计及描述 | 第18-20页 |
2.2.1 多参数监护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分析 | 第18页 |
2.2.2 监护中心主要功能模块 | 第18-19页 |
2.2.3 基于Internet网络的C/S通信模式 | 第19-20页 |
2.3 监护软件用到的关键技术 | 第20-22页 |
2.3.1 多线程技术 | 第20-21页 |
2.3.2 TCP/IP技术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多参数监护系统硬件系统设计 | 第23-40页 |
3.1 硬件系统总体框架 | 第23页 |
3.2 前端采集单元设计 | 第23-32页 |
3.2.1 心电监护模块 | 第24-27页 |
3.2.2 脉搏监护模块 | 第27-29页 |
3.2.3 血压监护模块 | 第29-32页 |
3.3 处理器模块 | 第32-36页 |
3.3.1 MSP430F149单片机简介 | 第32-33页 |
3.3.2 MSP430单片机外围电路 | 第33-34页 |
3.3.3 内部ADC12 | 第34-35页 |
3.3.4 电源电路 | 第35-36页 |
3.4 通信模块 | 第36-37页 |
3.5 多参数采集系统模块实物图 | 第37-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多参数监护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40-48页 |
4.1 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 第40-42页 |
4.2 微处理器模块初始化程序设计 | 第42-43页 |
4.3 数据采集与通信 | 第43-45页 |
4.3.1 ADC子程序设计 | 第43-44页 |
4.3.2 串口通信子程序 | 第44-45页 |
4.4 串口通信协议制定 | 第45-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客户端监护系统的程序设计 | 第48-65页 |
5.1 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 第48页 |
5.2 客户端监护系统软件功能及结构设计 | 第48-49页 |
5.3 基于LabWindows/CVI的软件设计 | 第49-58页 |
5.3.1 实时数据采集线程设计 | 第51-52页 |
5.3.2 实时分析线程设计 | 第52-55页 |
5.3.3 网络通信模块程序设计 | 第55-57页 |
5.3.4 历史数据查询程序设计 | 第57-58页 |
5.3.5 其他功能模块 | 第58页 |
5.4 客户端人机交互界面与运行实例 | 第58-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服务器端远程中央监护系统的程序设计 | 第65-87页 |
6.1 服务器端中央监护系统总体设计 | 第65页 |
6.2 服务器端中央监护系统与客户端监护系统建立通信 | 第65-69页 |
6.2.1 中央监护系统注册服务器 | 第66-67页 |
6.2.3 服务器响应客户机请求事件 | 第67-69页 |
6.3 数据库设计 | 第69-76页 |
6.3.1 数据库的概念和体系 | 第69-70页 |
6.3.2 数据库语言与数据库会话 | 第70-71页 |
6.3.3 数据库制作 | 第71-76页 |
6.4 服务器中央监护系统界面设计与运行实例 | 第76-86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87-88页 |
7.2 未来展望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5页 |
作者简介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