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一、从符号学、美学、影视叙事等角度分析研究微电影广告的内容 | 第11页 |
二、从传播学角度探究微电影广告的传播 | 第11-12页 |
三、从营销学角度探究微电影广告的营销模式 | 第12页 |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新媒体时代的微电影广告 | 第15-27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厘定 | 第15-16页 |
一、微时代概述 | 第15页 |
二、微电影概述 | 第15页 |
三、微电影广告概述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微电影广告的特征 | 第16-19页 |
一、微电影广告以新媒体为发展平台,具有移动的传播张力 | 第16-17页 |
二、微电影广告为广告主独家定制,具有明确的营销目的 | 第17-18页 |
三、微电影广告以电影手法为包装,具有完整的叙述脉络 | 第18页 |
四、微电影广告强调审美体验的满足,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微电影广告发展的动因 | 第19-25页 |
一、革新的产业消费市场是微电影广告发展的“温床” | 第19-24页 |
二、先进的网络技术是微电影广告发展的技术支撑 | 第24-25页 |
第四节 微电影广告业发展的现状评估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基于拉斯韦尔理论的微电影广告传播模式 | 第27-55页 |
第一节 微电影广告的传播主体 | 第27-29页 |
一、广告主:微电影广告的“发起人” | 第28-29页 |
二、网络大众:微电影广告“再次传播者” | 第29页 |
第二节 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渠道 | 第29-35页 |
一、媒介与渠道 | 第29-30页 |
二、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 | 第30-35页 |
第三节 微电影广告的产品内容 | 第35-40页 |
一、内容延展剧情化叙述 | 第36-37页 |
二、产品呈现情境化设置 | 第37-39页 |
三、品牌传播创意化渗透 | 第39-40页 |
第四节 微电影广告的受众剖析 | 第40-48页 |
一、受众角色解析 | 第41-43页 |
二、受众心理分析 | 第43-46页 |
三、微电影广告的用户与营销 | 第46-48页 |
第五节 微电影广告的效果解析 | 第48-55页 |
一、整合营销传播相关内容 | 第49-50页 |
二、影响微电影广告整合营销传播效果的因素 | 第50-52页 |
三、透析聚美优品微电影广告的整合营销传播案例 | 第52-55页 |
第三章 对微电影广告的发展的思考 | 第55-62页 |
第一节 对微电影广告发展的反思 | 第55-57页 |
一、行业缺乏规则,企业太过盲目跟风 | 第55-56页 |
二、品质参差不齐,艺术与商业难两全 | 第56页 |
三、经营未成体系,盈利模式尚且单一 | 第56-57页 |
第二节 对微电影广告不足之处的对策建议 | 第57-59页 |
一、对症下药,整顿行业秩序 | 第57页 |
二、品质保证,实现艺术与商业的结合 | 第57-58页 |
三、改变单一,创造多样的盈利模式 | 第58-59页 |
第三节 对微电影广告发展方向的展望 | 第59-62页 |
一、发展潜力巨大 | 第59-60页 |
二、展望发展趋势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66页 |
学术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