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介入散居维族青年民族认同困惑的应用研究--以湖南省维回新村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6-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6-7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7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3-14页 |
1.4 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1.4.1 民族认同 | 第14页 |
1.4.2 民族社会工作 | 第14页 |
1.4.3 小组工作 | 第14-15页 |
1.5 相关理论 | 第15-16页 |
1.5.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15页 |
1.5.2 工具论 | 第15-16页 |
1.6 研究设计 | 第16-19页 |
1.6.1 调研地点的选取与概况 | 第16页 |
1.6.2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16-17页 |
1.6.3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民族认同困惑的具体表现 | 第19-29页 |
2.1 小组成员的概况和需求 | 第19-20页 |
2.2 族群精英引导下的民族认同 | 第20-25页 |
2.2.1 生活中的民族意识 | 第21-22页 |
2.2.2 民族身份的表达与困境 | 第22-24页 |
2.2.3 优惠政策与民族认同 | 第24-25页 |
2.3 小组成员困惑的具体表现 | 第25-29页 |
2.3.1 宗教信仰的混乱 | 第25-26页 |
2.3.2 特殊仪式的差异 | 第26-27页 |
2.3.3 与外界的交往 | 第27-29页 |
第3章 小组工作介入的实务过程 | 第29-41页 |
3.1 小组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29-30页 |
3.1.1 必要性分析 | 第29页 |
3.1.2 可行性分析 | 第29-30页 |
3.2 小组需求的评估 | 第30页 |
3.3 小组计划的制定 | 第30-31页 |
3.4 小组活动的过程及分析 | 第31-37页 |
3.4.1 第一次小组活动过程及分析 | 第31-32页 |
3.4.2 第二次小组活动过程及分析 | 第32-33页 |
3.4.3 第三次小组活动过程及分析 | 第33-34页 |
3.4.4 第四次小组活动过程及分析 | 第34-35页 |
3.4.5 第五次小组活动过程及分析 | 第35-37页 |
3.4.6 第六次小组活动过程及分析 | 第37页 |
3.5 小组工作的效果评估 | 第37-41页 |
3.5.1 小组本身的评估 | 第37-38页 |
3.5.2 组员效果的评估 | 第38-40页 |
3.5.3 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小组工作在民族认同困惑中的应用反思 | 第41-48页 |
4.1 小组工作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1-45页 |
4.1.1 社会工作者在小组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 第41-43页 |
4.1.2 小组成员在小组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 第43-44页 |
4.1.3 改善小组工作介入效果的对策分析 | 第44-45页 |
4.2 小组工作取得的成效和探索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