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5-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引言 | 第12-22页 |
1.1 产气荚膜梭菌概述 | 第12页 |
1.2 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性 | 第12-14页 |
1.3 产气荚膜梭菌毒素蛋白的介绍 | 第14-18页 |
1.3.1α毒素 | 第14-15页 |
1.3.2 β毒素 | 第15-16页 |
1.3.2.1 β1 毒素 | 第15页 |
1.3.2.2 β2 毒素 | 第15-16页 |
1.3.3 ε 毒素 | 第16页 |
1.3.4 Delta毒素 | 第16-18页 |
1.4 产气荚膜梭菌病在国内外流行情况 | 第18-19页 |
1.5 产气荚膜梭菌病致病机理及防控措施 | 第19-20页 |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22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22-28页 |
2.1 材料 | 第22-24页 |
2.1.1 培养基和菌种 | 第22页 |
2.1.1.1 不同动物源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 | 第22页 |
2.1.1.25%绵羊血平板 | 第22页 |
2.1.1.3 产毒培养基Gordon汤 | 第22页 |
2.1.1.4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FT) | 第22页 |
2.1.1.5 酪蛋白胨-亚硫酸盐-环丝氨酸琼脂培养基(TSC) | 第22页 |
2.1.1.6 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G..P) | 第22页 |
2.1.2 实验动物 | 第22-23页 |
2.1.3 主要试验仪器 | 第23页 |
2.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3-24页 |
2.2 方法 | 第24-28页 |
2.2.1 不同动物源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24-25页 |
2.2.1.1 细菌涂片镜检 | 第24页 |
2.2.1.2. 分离纯培养 | 第24页 |
2.2.1.3 生化实验 | 第24-25页 |
2.2.1.4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模板 | 第25页 |
2.2.1.5 多重PCR实验程序 | 第25页 |
2.2.2 不同动物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制备 | 第25-26页 |
2.2.2.1 不同动物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制备 | 第25页 |
2.2.2.2 不同动物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外毒素的粗提 | 第25页 |
2.2.2.3 不同动物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外毒素的精提和纯化 | 第25-26页 |
2.2.3 动物攻毒实验 | 第26页 |
2.2.3.1 实验动物SPF鸡攻毒实验 | 第26页 |
2.2.3.2 实验动物新西兰白兔攻毒实验 | 第26页 |
2.2.4 不同动物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保护效果实验 | 第26-28页 |
2.2.4.1 鸡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制备 | 第26-27页 |
2.2.4.2 鸡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保护实验 | 第27页 |
2.2.4.3 兔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制备 | 第27页 |
2.2.4.4 兔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保护实验 | 第27-28页 |
3.结果和分析 | 第28-34页 |
3.1 不同动物源产气荚膜梭菌分离与鉴定 | 第28-30页 |
3.1.1 细菌的临床分离 | 第28页 |
3.1.2 细菌的形态观察 | 第28页 |
3.1.3 细菌分离纯培养 | 第28-29页 |
3.1.4 生化培养 | 第29页 |
3.1.5 菌型鉴定结果 | 第29-30页 |
3.2 不同动物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动物攻毒实验结果 | 第30-32页 |
3.2.1 SPF鸡攻毒实验结果 | 第30-31页 |
3.2.2 新西兰白兔攻毒实验结果 | 第31-32页 |
3.3 不同动物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保护效果 | 第32-34页 |
3.3.1 鸡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保护结果 | 第32-33页 |
3.3.2 兔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保护结果 | 第33-34页 |
4.讨论 | 第34-37页 |
4.1 本试验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34页 |
4.2 实验动物的选择 | 第34页 |
4.3 分离鉴定不同畜舍的产气荚膜梭菌 | 第34-35页 |
4.4 α毒素制备及纯化 | 第35页 |
4.5 不同动物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力及致病性差异性比较 | 第35页 |
4.6 不同动物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保护效果 | 第35-37页 |
5.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