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茨三部小说中不同年龄段女性的心理探寻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3页 |
第一章 人格发展阶段性危机的成因 | 第13-24页 |
第一节 《四个夏天》:人格发展第三阶段危机 | 第13-15页 |
一、人格发展第三阶段理论阐述 | 第13-14页 |
二、少女西西心理危机的成因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我带你去那儿》:人格发展第五阶段危机 | 第15-20页 |
一、人格发展第五阶段理论阐述 | 第16页 |
二、青年阿尼利亚心理危机的成因 | 第16-20页 |
第三节 《中年—良漫之旅》:人格发展第七阶段危机 | 第20-23页 |
一、人格发展第七阶段理论阐述 | 第20-21页 |
二、中年女性阿比盖尔心理危机的成因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人格发展阶段性危机的表现 | 第24-39页 |
第一节 寻找亲情 | 第24-31页 |
一、母爱的追求与施与 | 第24-29页 |
二、父爱的渴求与失望 | 第29-31页 |
三、手足之情的眷恋 | 第31页 |
第二节 寻找爱情 | 第31-35页 |
一、空白的爱情 | 第32-33页 |
二、不平等的爱情 | 第33-35页 |
第三节 寻找友情 | 第35-38页 |
一、青少年的友情 | 第35-36页 |
二、成年人的友情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人格发展阶段性危机的结果 | 第39-44页 |
第一节 《四个夏天》:孕育新生命的启示 | 第39-41页 |
第二节 《我带你去那儿》:打破身心的桎梏 | 第41-42页 |
第三节 《中年—浪漫之旅》:给予母爱的精神寄托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