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8页 |
1.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 第9-15页 |
1.1.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概述 | 第9-10页 |
1.1.2 光阳极的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1.3 染料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1.4 对电极的简介 | 第15页 |
1.1.5 电解质的分类 | 第15页 |
1.2 多金属氧酸盐简介 | 第15-25页 |
1.2.1 多金属氧酸盐的定义与分类 | 第15-16页 |
1.2.2 多酸作为界面层修饰光阳极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2.3 多酸作为无机光敏剂或共敏化剂的应用 | 第20-23页 |
1.2.4 多酸充当DSSCs电解质的应用 | 第23-24页 |
1.2.5 多酸在对电极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1.3 选题依据 | 第25-26页 |
1.4 实验试剂与测试手段 | 第26-28页 |
1.4.1 实验试剂 | 第26页 |
1.4.2 测试手段 | 第26-28页 |
第二章 一种新型可促进光吸收的多酸化合物[Cu(C_(12)H_8N_2)_2]_2[V_2W_4O_(19)]·4H_2O共敏剂在DSSCs中的应用 | 第28-41页 |
2.1 引言 | 第28-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页 |
2.2.1 化合物[Cu(C_(12)H_8N2)_2]_2[V_2W_4O_(19)]·4H_2O(1)的制备 | 第29页 |
2.2.2 光阳极的制备 | 第29页 |
2.2.3 电池的组装 | 第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40页 |
2.3.1 单晶结构和性质研究 | 第29-35页 |
2.3.2 化合物1能级大小的理论计算 | 第35-36页 |
2.3.3 光电化学特性 | 第36-37页 |
2.3.4 复合物薄膜的形貌和组成 | 第37页 |
2.3.5 DSSCs的性能参数 | 第37-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导电性增强的Keplerate型多酸/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复合电极的光电性能及在DSSCs光阳极中的应用 | 第41-54页 |
3.1 引言 | 第41-4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2页 |
3.2.1 {Mo_(132)}/MOS (TiO_2, ZnO, WO_3, SnO_2)复合电极的制备 | 第42页 |
3.2.2 电池的组装 | 第4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2-53页 |
3.3.1 {Mo_(132)}的表征 | 第42-44页 |
3.3.2 {Mo_(132)}/MOS (TiO_2, ZnO, WO_3, SnO_2)复合电极的表征 | 第44-51页 |
3.3.3 基于 5%{Mo_(132)}/TiO_2复合物薄膜电极的DSSCs光电性能 | 第51-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64页 |